搜尋

音樂廠牌

Harmonia Mundi

法國 Harmonia Mundi 官方網站

以古典意趣向現代風情挑戰發掘令人拍案稱奇的稀世樂曲 
Harmonia Mundi公司於1958年由貝納德‧古塔茲在法國創立,成立至今,一直是發掘稀有樂曲的先趨者。 
Harmonia Mundi錄製的曲目,最初都是由管風琴音樂所組成,亦由於皮耶‧荷夏博士的拓荒精神及貢獻,才使得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管風琴不致被遺忘。因木頭材質的獨特性,不只恢復了真實音色,也使當時的樂音重現。而以最少的錄音器材與兩人小組,荷夏博士遊遍歐陸,尋夫古老的管風琴,而逐步完成Harmonia Mundi錄音曲目中,最俱一致性的部份音樂的錄製曲目,若累積到一百首時,毫無疑問地稱得上是最完整且史無前例的製作。 
這項發掘古老管風琴的創舉,不只是Harmonia Mundi事業奠基的開始,同時亦為日後錄音曲目樹下方針。而三十年前的愛樂者與音樂家雖不重視木製樂器,但Harmonia Mundi卻秉持著喚起與增進人們對這樂器的認知與事實來出版唱片,在當時可說開路先鋒。同時,Harmonia Mundi除了開發原有的稀有樂曲外,並在指揮家皮耶‧布烈茲、狄亞哥‧托克豪森、諾農、葛羅伯卡爾與貝里歐等人的曲子。亦因對木製樂器與諧和聲音的喜愛,Harmonia Mundi己錄製現今巴洛克音樂中最重要且受人尊崇的曲目,所說Harmonia Mundi所出版的音樂曲目,真是包羅萬象,令人驚嘆稱奇。 
Harmonia Mundi除了獨樹一格的出版風格外,其錄音技術亦令人矚目。主要便在於其一貫作風,不只做為音樂的拓荒者,且注重品質,以維持產品的一定水準。另外,Harmonia Mundi在經銷自己的產品之外,亦代理其他法國廠牌及國外廠牌的經銷權,並在倫敦、洛杉磯、海德堡、巴塞隆納設立分公司,積極拓展其業務以出版更令人嘆為觀止的音樂。做為一愛樂者,實在不能忽視Harmonia Mundi在音樂史上的重要貢獻。 

阿萊城的和諧世界 
H.M.商標上有一個螺,您知道那是什麼螺嗎?這種螺也叫鸚鵡螺,不過英文是Ammonite。它的表面有像菊花般的波紋,所以又稱菊石。Patrick Lemanski說這種螺的化石在阿萊城經常可以發現,它的造形很和諧,所以取它當作H.M(和諧的世界)的精神象徵。 
喜歡古典音樂的人應該都會聽過比才的「阿萊城姑娘」,我一直幻想著這個自耶蘇基督誕生以前就已經建城的小城在失到訪時,還會保持著比才那時的模樣。喜歡精緻古典音樂的人也一定曾經買過Harmonia Mundi的唱片,從他們的封面、曲目、錄音效果看來,我也幻著他們的公司看起應該是很有格調的。失的意思是:我從來沒有到過位於法國南部的阿萊城,雖然離它不算遠的尼斯、坎城、摩納哥我都去過;我也沒有拜訪過H.M.這家唱片公司,雖然我聽它的唱片已經聽了近二十年。 
樸素、精緻的文化環境 
當H.M.的出口部經理Patrick Lemanski在阿萊城(Arles,S不發音)的小車站接我上車,驅車經過市區時,我敢打賭從比才的持代到現在,阿萊城除了以汽車取代馬車之外,其他的變化一定不大。因為我所看到的道路,各式建築,甚至橋樑都是古風尤在。難怪這個才三、四萬人的小鎮會是法國南部重要的觀光城市;也難怪會離市區約二十分鐘的車程外就鬥一個國內機場。從這裡搭機到巴黎約一個鐘頭多一點點。如果搭一般火車到馬賽(約四十分鐘),再從馬賽轉搭TGV高速火車到巴黎(約四小時)。就是因為阿萊城保存古風,寧靜和平、到處充滿人文氣息,而且對外交通又很便捷。當灰,還有各式費用也比較低。所以,從60年代初,H.M.就從巴黎遷,到阿萊城。 
在阿萊城沒有所謂塞車問題,Patrick Lemanski載著我,約十來分鐘就轉入一條法國梧桐夾道挺立的鄉間「大道」。道路的盡頭就是幾棟以淡黃色石材砌成的農莊式建築。這就是H.M.公司?我懷疑的問Patrick Lemanski。沒錯!這就是H.M.。Patrick Lemanski說他以前在巴黎的湯姆森公司上班,第一次來應徵時也像我一樣,站在外面懷疑這是一家唱片公司的總部。 
一家年營業額達到二億八千多萬法郎的唱片司會選擇這棟建於1855年的農莊作為總部,這家公司的老板必然有其與眾不同之處。果然我見到H.M.的老板Bernard Coutaz(唸庫塔茲)他今年已經72歲,從1958年創立公司開始,就不曾停過唱片出版的工作。由於他有一個重要的會議要開,無法與我共進午餐,所以請他的太太與Patrick Lemanski相部。等我們餐畢回到他的辦公室,他恰好獨自吃三明治。拍拍身上的碎屑,就與我談了起來。38年來,他就是這樣的工作著。從最早他替Temoignage Chretien(Christian Witness的意思)宗教雜誌寫文章,到創立公司、早期自己背著錄音機跑遍法國錄製管風琴音樂,到今天他已經擁有250個雇員、六家海外公司、25家直營複合式唱片書佔(馬上又要增加五家),他一直堅持著製作高品質的唱片、不媚俗,以及不被大公司併購的原則。 
追求精緻風格 
對於H.M.的運作,我一直覺得很有意思:他們的唱片封套幾乎從一開始到現在就沒有改變設計風格;他們的錄音曲目也一直以較早期、罕見、精緻為主;他們的錄音效果一直都有很高的水準。我以這個問題就教於Bernard Coutaz,間他是否這是個個人風格影響,而是他唯一追求高品質的唱片。因為追求高品質的目標一直都不變,所以他們的唱片風格從一開始到現在,也保持著很好的一致性。 
我再問他是否尹為他一直掌控著這家公司,所以一切的運作都能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也才能夠有今天這種獨特的風格。他想了一下,還是搖搖頭。他說很早以前公司內的各部門就已經獨立運作了。財務、製伯、銷售與出版部門各有主管,海外分公司(美國)也在製作唱片。所有的人都是在奉行公司「追求高品質」的宗旬,他只是負責這家公司,而不是掌控所有的部門。 
Bernard Coutaz先生外表非常可親,也很樂於交談,不過問來問去大部分的答案都回到「追求高品質」的身上。對他而言,這個宗旨無比重要。不過,對於採訪者而言,好像陷入無從發揮的窘境。所以,我們談些別的吧!我們都知道,?現在擁有美國、英國、荷蘭、西班牙、德國比利時等國外司。其中美國與英國子公司都早在1982年就已經成立。最近幾年,美國子公司製作發行了許多暢銷唱片,像Anonymous(佚名四人組)在台灣也非常受歡迎,Patrick Lemanski說這個四人組的聲音被譽為「來自天國的聲音」,更是目前H.M.最暢銷的團體之一,每張唱片的出貨量都超過十萬張。而Nicholas McGegan也是美國子公司力捧的藝人。 
說到德國子公司,許多人會把它與Deutsche Harmonia Mundi搞混。這家公司目前被BMG買下,歸屬其旗下。有關的故事是這樣的:在H.M.公司開始發行唱片時,有一位德國朋友名叫Rudolphe Ruby他在自己的俱樂部裡經銷H.M.唱片。後來,他自己製作唱片,並請Bernard Coutaz在法國替他發行。所以他希望以Deutsche Harmonia Mundi名字發行。就這樣,Bernard Coutaz同意他以Deutsche Harmonia Mundi的商標發行而自己則用Harmonia Mundi France的商標。多年來這種情況一直相安無事。幾年前,Deutsche Harmonia Mundi賣給了BMG,這才開始產生問題。由於Deutsche Harmonia Mundi並不是?的子公司,但是又用了H.M.的名字,所以Bernard Coutaz希望能夠取消這個商標。為了這件事,二造訴諸法庭。最後,Deutsche Harmonia Mundi這個商標名字還是屬於BMG。所以,如果您在台灣看到Deutsche Harmonia Mundi竟然是由BMG發行,請不必驚訝,這是二家不同的公司。 
管風琴錄音發跡 
在H.M.的目錄上,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管風的錄音。對於台灣樂迷而言,管風琴是很冷門的音樂,一般人頂多買個幾張就足矣。然而,對於H.M.而言,這卻是他們發跡的錄音。當年Bernard Coutaz背著錄音器材,足跡踏遍歐洲錄下了各種不同歷史價值的管風琴聲音。今天,這些管風琴錄音成了珍貴的有聲歷史。為什麼當初會從管風音樂開始呢?一方面當時乏資金,一個人(頂多太太跟著)一架錄音機費很省。另一方面Bernard Coutaz有感當時(60年代)人們早已忽略美好的管風琴的聲音,他想喚起人們對管風琴的回憶,所以才以管風琴錄音為初期主力。 
H.M.的第二個早期主力是發掘了假聲男高(Counter Tenor)Alfred Deller當年Bernard Coutaz是在Avignon這個地方發掘到他的。從那時開始Alfred Deller成了H.M.的台柱,也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假聲高音。一宜到1979年去逝為止Alfred Deller一直與H.M.維持專屬關係,雖然已經去世17年,Patrick Lemanski說他所錄下的五十多張唱片到現在還一直在出貨。 
管風琴與Alfred Deller為H.M.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可惜這二樣音樂對於台灣的樂迷而言有點陽春白雪。反而,H.M.有二個特殊的演奏團體長期以來在台灣一直暢銷,那就是以演奏「愚人節」(La Fete de L`Ane)聞名的Clemencic Consort,以及以「La Folia」聞名的Greorio Paniagua。當我向Patrick Lemanski問起這二個團體時,Patrick Lemanski說他們早已不替H.M.錄音,如果要問有關他們的事情,最好的人選就是Coutaz太太,因為當夫她完全參與唱片的製作與錄音(其實她到目前還是參與製怍)。 
瘋狂的「La Folia」 
得到這個訊息,我哪會輕易放過於是要求與Coutaz太太見面請教。Coutaz太太看起來比老公還要年輕,說話清晰,動作俐落。可惜問女人年齡是大忌,否則我真想問她今年幾歲。我們都知道在唱片的最後一段,有人在說話的聲音,也有剪草機的聲音。最特別的是有摩托車去而復方的聲音。這些聲音構成了很好的音響效果。到底這是麼回事呢?提到這個問題,Coutaz太太也感到有趣。她回憶說當初Gregorio Paniaqua(唸葛里哥赫歐‧帕尼阿瓜這個西班牙姓是麵包與水的意思)提出要錄這張唱片,就是想表現「La Folia」(瘋狂、瘋瘋癲癲)這個字的本意。所以,雖然音樂旋律取自La Folia原曲(韋瓦第也有這個曲子),但是內中他自己加了很多幽默的素材。最後一段其實是臨時起意的。當時在教堂錄音,遠處有人在剪草,突然又有人騎摩托車去而復返。這些不該有的聲音都被錄下來。當時錄音師Francois Pontefract覺得將來這些聲音放進唱片中應該會更有趣。所以在剪輯時就把這些雜音都安排進了。 
音樂有趣,這張唱片封套也很有意思。原是哥雅畫的狗頭。我問Coutaz太太這是誰的設計。她笑得很開心,說這是她設計的(當初的封面大部份都是她的手筆)。當初她在畫廊看到這張原畫時,感到印象深刻。原作尺吋很大,畫面就與唱片封套一樣。那個小小探出來的狗頭在畫中充說滿說不出來的感覺,不知道狗心裡在想些什麼?當時Coutaz太太覺得這幅畫的感覺與這張唱片的音樂很接近,所以就用了它。沒想到竟成了經典之作。 
Gregorio Paniaqua是個充滿智巧的音樂家,而Rene Clemencic(赫內‧克萊曼西克或克萊曼奇奇,他是奧地利人)呢?他是考據古樂專家。Coutaz太太說他所錄的整套古樂版「布蘭詩歌」、「愚人節」、「古匈牙利舞曲」、「古希臘音樂」等 音樂都是從原稿中去考證,然後自己寫下完整的錄音用樂譜,再正式錄音的。在錄「古希臘音樂」時,他甚至先到博物館考據那些古希臘樂器,然後自己把所有的樂器做出來,再去錄音。雖然態度是那麼嚴謹,不過H.M.還是會在唱片說明中指明這只是考據,並不一定原來的音樂就是那樣。 
捕捉自然的聲音 
台灣的音響迷一定對於二位傑出的音樂家與錄音師Jean-Francois Pontefract的年齡感到興趣,當然我也有興趣。Coutaz太太想了一下,說那些都是70、80年代的錄音,Gregorio Paniaqua現在大概約50歲左右,Rene Clemencic則現年約60歲左右。至錄音師Jean-Francois Pontefract,Coutaz太太說現在大約45-48歲。這真令我驚訝。換句話說,當年他們合作錄下這些傑出作品時,都還只是輕、壯年而已。Coutaz太太抿著嘴想了一下,說當時差不多就是那麼年輕。 
當初是怎麼錄音的還記得嗎?我這樣問Coutaz太太。她回答當然記得。每次,他們都會因為不同的樂團、不同的音樂形式而找不同的錄音地點與使用不同的麥克風。不變的是:他們都使用二支麥克風。至於麥克風廠牌,則多數使用Neumann、Shoeps與B&K等。她回憶說用二支麥克風錄音最重要的就是找適當的錄音場所及將麥克風擺在最適當的位置上。而Jean-Francois Pontefract對聲音的感覺很敏銳,所以能夠捕捉到很自然的聲音。 
現在這幾位在做些什麼呢?Coutaz太太說因為已經很久沒有聯絡,所以她不十分確定。不過她記得Gregorio Paniaqua現在不玩古樂而改,玩電子、電腦音樂,而Rene Clemencic則還在指揮,他甚至指揮己洛克時代的歌劇。錄音師Jean-Francois Pontefract呢?Coutaz太太好像沒有回答,因為我的記憶與記事本內都沒有記載。 
每個時代有其不同的時代背景以及需求,在那個年代,H.M.錄下許多奇特的曲目。與之相較,目前的H.M.所錄的曲目則比較「正式」些,不過仍然保持其精緻的一貫格調。這種精緻的氣氛其實與他們的農莊內部氣氛相當一致,在這個H.M.總部的農莊中,米黃色的石材是唯一的建材。Coutaz太太的辦公室非常的大而有氣氛。一對白色蛋形喇叭加上超低音,配上法國Audiophile牌的擴大機,在那麼高那麼大的石材空間中,我聽到了教堂般非常甜美細緻的美聲。原來,Coutaz太太就是用這套系統來鑑聽他們的唱片。我問她這對分音器露在外面的喇叭是什麼牌子,她說是Ammonite牌子的工程師替她做的,沒有牌子。看來,法國音響也是臥虎藏龍。 

Harmonia Mundi阿摩尼亞‧夢地的精神 
對了,在結束本文之前,我還有二件事要告訴讀者。第一件:H.M.發音唸「阿摩尼亞‧夢地」,而不是「哈摩尼亞‧夢地」。第二件:H.M.商標有一個螺,您知道那是什麼螺嗎?這種螺也叫鸚鵡螺,不過英文是Ammonite它的表面像菊花般的波紋,所以又稱菊石。Patrick Lemanski說這種螺的化石在阿萊城經常可以發現,它的造型很和諧,所以Bernard Coutaz取它當作H.M.(和諧的世界)的商標。在H.M.的會諧廳中,就擺著一個很大的Ammonite做為他們的精神象徵。 

 

 

Founded in Paris in 1958 by Bernard Coutaz (b. Saint-Auban-sur-l'Ouvèze, 30 December 1922, d. Arles, 26 February 2010), harmonia mundi France is today the oldest independent classical music labels in existence.

The era of historic organs

In 1962 Coutaz moved the company to Saint-Michel de Provence, near Forcalquier. On the advice of his friends Carl de Nys and Pierre Rochas, he began by building up a catalogue based on the organ repertoire, associating this with a concern for the instrument’s heritage by recording the historic organs of Europe. He even started a periodical, Orgues historiques, each number of which, devoted to a specific instrument, was accompanied by a recording showcasing that organ’s particular qualities. His work in the field helped him develop a special sensitivity to musical timbre at a time when people in the record business still thought essentially in terms of melody.

Coutaz on his Gramophone's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in 2009

The Alfred Deller years

This new approach to timbre facilitated the encounter with Alfred Deller, which took place at a concert in Avignon by the countertenor and his ensemble. The impromptu dinner which followed this concer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second period for harmonia mundi, the years of collaboration with Alfred Deller, who remained loyal to his new record company right up to his death in 1979. An academy of English music organised under his auspices every summer in the Luberon attracted many young musicians, notably René Jacobs and Dominique Visse.

The rise of Baroque

From the 1970s onwards, harmonia mundi began to produce recordings of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music, at a time when the exploration of these repertoires was still confined to specialists. In this way René Jacobs, William Christie and Philippe Herreweghe quickly became ‘house’ artists: their records earned harmonia mundi its image as a pioneer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usic on period instruments. They permitted the label to gain an ever-growing audience as the early and especially Baroque repertoires became established on the international scene.

Expanding into distribution

In the meantime, harmonia mundi had been consolidating and diversifying its activity. In 1976 the company took over its own distribution. Four years later it also began distributing other labels.

In 1981, harmonia mundi opened its first foreign subsidiary, in London. Amidst a period of sustained growth, the company left the Luberon in 1986 to set up its headquarters at the Mas de Vert in Arles. Faced with the progressive disappearance of specialist record dealers in France, Bernard Coutaz then decided to create a chain of harmonia mundi retail outlets. Today there is a network of 44 shops in France and three in Spain.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mpany continued to diversify its activities with the creation of a department devoted to book distribution in 1988 and the purchase in 1993 of the music publisher and record label Le Chant du Monde.

Harmonia Mundi today

Nowadays more than 100 people work at the Mas de Vert, the head office of an international group comprising five subsidiaries, some of which also produce recordings. The group as a whole employs nearly 330 people (260 in France).

Since the ‘historic organ years’ and the ‘Deller years’, the catalogue has been considerably enriched, broadening to embrace the results of many collaboratio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day, harmonia mundi records the whole range of repertoires, from early music to the music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entirely finances its production thanks to its total financial independence. Many musicians from the ‘early days’ have remained loyalty to a label which is nonetheless always open to new talents. This constancy and fidelity give harmonia mundi a special place all its own in the world of recording.

 

 

顯示方式: 列表 / 方格
顯示:
排序方式:
裴高雷西:聖母悼歌-露西克勞.女高音/蒂姆·米德.假聲男高音 Pergolesi: Stabat Mater
..
裴高雷西:聖母悼歌 Pergolesi:Stabat Mater
18世紀初期的義大利作曲家裴高雷西,以創作「喜歌劇」聞名,並因此揭起了音樂史上著名的「歌劇論戰」;其一生十分的短暫,僅活了26歲,而《聖母悼歌》則是裴氏生前的最後一首作品。裴氏雖以創作旋律清新的..
西班牙中世紀王室情歌 Cantigas/Dom Dinis.Theatre Of Voice/Hillier
中世紀西班牙素歌與歐洲其他地方有很大差異,最特別的便是「阿拉伯節奏」強烈沁入,使得西班牙素歌擁有截然不同的奇妙風味,尤其十三世紀葡萄牙國王唐.迪尼斯,鍾愛於加利西亞地區遊唱詩人的歌曲,不僅鼓勵宮..
西班牙聖誕歌曲(耶穌誕生) 古風合唱團	Stile Antico / A Spanish Nativity
西班牙耶穌誕生--聖誕歌曲(維多利亞/格雷羅/羅伯/雷夢堤) 古風合唱團 Stile Antico ..
西班牙黃金年代歌曲與器樂作品 Canciones Y Ensaladas
  舊版編號:HMC901627 以專攻古樂領域起家的法國Harmonia mundi,在1998年度以本張「歌曲與沙拉」贏得留聲機唱片大獎的最佳早期音樂專輯。由著名的..
西班牙:佛朗明哥傳奇 ESPANA! / Grandes Personajes del Flamenco (2CD)
"A dance, a way of singing and of playing the guitar: Flamenco is all this, even if originally, it w..
西耶瑞.派庫:記憶遠處 Thierry Pecou:Outre-Memoire (Beyond Memory)
法國前衛作曲家西耶瑞.派庫(1965年生)出身巴黎音樂院,之後赴加拿大、俄羅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遊學,曾獲1993年安奈斯可大獎、1999年新天才大獎,以及2004年青年作曲家大獎。《記憶遠處》..
西貝流士/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大衛 歐依斯拉夫 小提琴) David Oistrakh & G. Rozhdestvensky
A generous and unusual pairing of two romantic concertos in the best rec..
詩人的愛 (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組曲) 提摩西.李道特 中提琴 法蘭克·杜普里 鋼琴	Timothy Ridout / A Poet's Love
詩人的愛(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組曲/舒曼:詩人的愛) 提摩西.李道特 中提琴 法蘭克·..
變容 Transfigurations
Journeying through vari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metamorphosis, Trans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