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
排序方式:
這個錄音非常特別,它是「慶祝鋼琴演奏的黃金時代─浪漫派大師系列音樂會」其中一場的現場實況錄音。馬克─安德烈‧漢姆林一九六一年生於加拿大蒙特婁,他是一九八五年美國卡內基廳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得主,當時..
德國作曲家馬克斯.雷格(1873-1916)由於精通對位法,一向有「巴哈第二」之稱。學術界一般認為,他雖尊重傳統,但並不保守,作品裡也會運用迷宮似的半音階。此外,他還吸收不少印象派的和聲色彩和質..
馬勒分別利用1895年和1896年暑假譜寫《第3號交響曲》,他先寫後面五個樂章,然後再完成第一樂章,也就是說,他是由下而上來發現、創造世界。馬勒原先為六個樂章都定下標題:<1>牧神醒來,夏天接近..
馬勒1901年首演的「第4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採用民俗詩集「少年魔號」歌詞,由女高音唱出兒童眼光中的天堂愉悅,是他最親切溫和、最平易近人之作,全曲寫得透明甜美,而且在純樸結構與詩意內涵之下隱藏著..
馬勒《D大調第1號交響曲》是他28歲那年所寫的自傳式作品,此曲常被賦予標題《巨人》,這標題係取自馬勒所喜愛作家尚.保羅的同名小說,但是小說內容跟樂曲並無關連,巨人其實就是馬勒自己,他在曲中敘述青..
1893年馬勒接替漢斯馮畢羅擔任漢堡歌劇院音樂總監,那年夏天在奧國阿特希湖邊創作力爆發,寫出《第2號交響曲》的前四個樂章。至於第五樂章他想要搭配合唱團來演出,但是一直找不到適當歌詞,到了次年參加..
A小調第6號交響曲《悲劇》是馬勒最個人化,情感投入最深的作品。其第一樂章第二主題係太太艾瑪的音樂畫像,第二樂章詼諧曲則描寫孩子們的嬉戲。它也是馬勒最悲劇的交響曲,因為結尾主人翁被徹底擊敗,此所以..
Recorded live in Orchestra Hall at Symphony Center on May 1, 2, and 3, 2008
2007年芝加哥交響樂團成立自有唱..
繼成功地灌錄了馬勒第四、五、六、七號交響曲後,指揮家列維與亞特蘭大交響樂團再次朝向馬勒最受到喜歡的第一號交響曲「巨人」邁進。馬勒這首交響曲原標題是「雙部的交響詩」,是他以詩人尚保羅的詩作為靈感寫..
奧地利作曲家馬勒於1905年完成的E小調第七號交響曲,因為在第二、四樂章都附有「Nachtmusik」標題,因此被稱之為《夜曲》交響曲,實際上前四個樂章也都擁有夜晚的氣氛,直到第五樂章的樂風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