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彼得森:第 4 & 16 號交響曲 Allan Pettersson:Symphonies Nos 4 & 16



彼得森:第 4 & 16 號交響曲 Allan Pettersson:Symphonies Nos 4 & 16
專輯編號: BISSACD2110
專輯類型: SACD
發行年份: 2014
國際條碼: 7318599921105
音樂家:
音樂廠牌: BIS
庫存狀態: 有庫存
購買數量:  
   - 或 -   
彼得森(1911-80)是個徹頭徹尾以交響曲為主的作曲家,從1953到1980年以作曲家身份活躍的這段時間皆是如此,去世之前仍舊埋首創作交響曲。這些作品在瑞典的交響曲作品中更是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51年他寫下第一首交響曲,但自始至終都未完成(瑞典長號家與作曲家林伯格後來將此曲修訂為可演奏版本,並與諾科平交響樂團留下錄音),之後他前往巴黎隨奧乃格學習作曲,並在這段期間首次寫下完整的交響曲-第二號,最後一首則是第十六號(第十七號寫到一半他便去世)。雖然他也寫過像是小提琴與管弦樂團的協奏曲,但是他自己也說「實際上是給小提琴與管弦樂團的交響樂」。
彼得森創作第二和第三號交響曲的間隔相當接近,但是之後卻足足過了三年他才繼續動筆寫下第四號交響曲。或許是因為第三號交響曲首演後惡評不斷讓他心生倦怠(連在瑞典音樂圈地位崇高的音樂學者-同時也是他的好友波.華爾納都批評說「這哪裡有交響的感覺了?」),直到1958年的第三號協奏曲再度獲得外界掌聲之後才讓他重拾信心繼續創作第四號交響曲。
和他大部分的交響曲一樣,第四號同樣也是單樂章形式。其實第三號時他還是採用傳統的四樂章,然而負面的評價讓他決定捨棄這項傳統。此外彼得森早期交響曲中經常會有一些很短的段落使用純大調或小調和弦,或是故意用來干擾單調的音響。到了第四號時,這些變得更長更像合唱的段落又與其他現代手法的段落同時共存。這種結合激進與傳統的音樂語言也成了彼得森的音樂特色。
第十六號交響曲寫給中音薩克斯風以及管弦樂團,這是相當特別的地方。這首作品獻給美國的薩克斯風手費德利克.漢克(Frederick L. Hemke,學薩克斯風的人對他應該不陌生,美國竹片廠商RICO便有他的簽名系列竹片)。自從聽到彼得森的第七號交響曲後,漢克就相當著迷他的音樂魔力並且提筆寫信向他邀曲,然而之後卻石沈大海。不料許久之後彼得森居然捎來回音,但不是信件而是完整的第十六號交響曲總譜。不過此曲1983年首演時,彼得森已經過世兩年多。
把這首不尋常編制的作品和彼得森同期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放在一起比較會是相當有趣的事情。彼得森曾說「可以把這首作品看成一位普通人和布列茲涅夫(前蘇聯領導人)之間的搏鬥,不過我的確應該把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稱為交響曲才對,否則可能會有人無法理解背後的訊息」那為何沒有這麼做?他回答「這個嘛,一來反正這種訊息到處都有,再者,我也是為了小提琴家伊妲.韓黛兒才寫這首作品」也就是說,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可以當成交響曲;反過來說有加上中音薩克斯風獨奏的第十六號交響曲也可以看成是協奏曲。但要稱為協奏曲的話,又有點不太一樣,因為樂曲中沒有傳統的炫技段落可以供獨奏者展現技巧。
約魯根.佩特森畢業自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院,之後前往巴黎波爾多音樂院隨薩克斯風大師尚.馬利.隆德克斯深造,後以第一獎畢業,是目前國際上相當受歡迎的薩克斯風手。光是獻給他的作品就超過五百首,也讓他榮獲瑞典作曲家協會的演奏家大獎。
本輯還附贈一段林伯格提供的DVD,內容是1974年瑞典電視台對彼得森的專訪「到底誰是艾倫.彼得森啦」,並配有英文字幕。
編號
曲目
長度
作詞
作曲
演奏
樂團
演唱
指揮
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