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沒有添加專輯!
雖然命名為交響曲,但實際上阿爾卑斯該算是交響詩,也是理查.史特勞斯一系列交響詩:唐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英雄生涯之後的最後一首。1900年史特勞斯首次提到對於這部交響詩應該要分成兩部份,並以瑞士的日出作為樂曲起點。當他十年多之後重新回頭著手時,不多久樂曲的架構便為之擴大,以單樂章的形式呈現,他形容是「對永恆壯闊大自然的敬意」,然而並不能因此便簡單將這首音樂視為對景物的描寫。史特勞斯在這首作品上將所有他在管弦作品上的描繪功力一次用足,但他本人受到尼采思想的影響頗深,對他而言藏身於音樂背後的意義並不複雜:如同登山者為求登頂全力一搏,全心全意的付出讓靈魂獲得自由,在這種狂喜陶醉的時刻才能益發對自然感受到無比的敬意。全曲22個段落一氣呵成,由日出與日落的時間點帶出上山與下山的景色。這也是史特勞斯所有管弦樂中編制最龐大的一首,事後他曾說藉由這首樂曲「總算學到怎麼寫管弦樂」。這次經驗在下一部歌劇「沒有影子的女人」時,能運用到比以往更豐富的管弦色彩。這齣歌劇1919年首演,不過直到1946年史特勞斯82歲時才另外將裡面幾個著名段落改寫成交響幻想曲。來自巴西的聖保羅交響樂團,是南美洲數一數二的頂尖樂團,指揮法蘭克.史普威對浪漫晚期德奧曲目更是得心應手,聽聽這個來自熱帶的樂團如何詮釋阿爾卑斯凜冽寒冷音樂圖畫,應該會是饒富趣味。
編號 |
曲目 |
長度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樂團 |
演唱 |
指揮 |
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