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內的三首樂曲都與小號獨奏家哈康.哈登伯格有關。1999年這位知名的小號演奏家要求葛魯伯將他的3首MOB小品改寫給小號與管弦樂團;八年後葛魯伯又寫了街頭雜耍協奏曲,他的長期合作夥伴庫特.施威爾特斯克則寫了瑪其朵嬉遊曲,兩者同樣都是出自哈登伯格的委託。葛魯伯和施威爾特斯克是1960年代第三維也納學派的代表人物,這個集團乃是反對以德國達姆施塔特市為中心蓬勃發展的全序列主義。首先他們成立了合奏團「群眾藝術與調性藝術」在60年代活躍於維也納音樂圈,兩位作曲家與多位友人試圖發展一種聽來隨性同時不需過於正襟危坐的新型音樂。舉凡史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披頭四以及漢斯.艾斯勒與庫特.魏爾所寫的夜總會音樂,都成為他們汲取養分的來源。葛魯伯1968年完成的MOB Pieces就是最佳示範。他的作品總是能看到時下各類流行音樂的影子。他的街頭雜耍協奏曲又是另一個例子:獨奏家在三個樂章中分別使用不同調性的小號,伴奏有時混入手風琴、有時又是斑鳩琴或是弦樂器。但又常聽到手風琴和斑鳩琴以及小號組成一個獨奏團體,這樣的變化讓音樂聽來很有街頭音樂或是紐奧良爵士的氣氛。瑪奇朵嬉遊曲,光從曲名以及各樂章的標題看來,似乎是莫札特時代的維也納古典主義的形式,但是別被標題給矇騙,施威爾特斯克在當中加入了些許哀傷與反叛的個性,聽起來更具娛樂性。五個樂章以小號的獨奏作為尾聲,隱約蒙上一層馬勒特有的孤寂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