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播和錄音問世之前,要熟悉管弦樂曲只能夠透過改編給雙鋼琴的作品。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 (1873-1943)同時是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柴可夫斯基曾經聽過拉氏將他的「曼夫列德」交響曲改編為雙鋼琴版並且大感驚艷,可惜這部改編作品並未流傳下來。
拉氏的鋼琴才華有目共睹,雙鋼琴作品對他來說是極佳的表現媒介,他的雙鋼琴曲《俄羅斯狂想曲,第一、二號組曲》也是名作。第一號組曲又稱《音畫幻想曲》,由《船歌》《夜與愛》《淚》與《復活節》四首組成。第二號組曲則由《序奏》《圓舞曲》《浪漫曲》與《塔朗泰拉舞曲》組成。《交響組曲》是拉氏的最後作品,與管弦曲版本同樣出色,作者原本有意將三樂章以「晨、午、夜」象徵人生的「孩提、成熟、老衰」,尤其在終樂章傳統安魂曲的「審判之日」主 之後出現「哈利路亞」和絃,暗示天堂在望。薛利夫婦詮釋出作者「交響」重於「舞曲」的意義,並且陳述明確,暗富哲思,親切感人。錄音上乘,琴音透徹,動態極佳,榮獲德國唱片評論家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