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沒有添加專輯!
戴流士(1862-1934)早年被家裡送往美國學習經商,但他卻立志當作曲家,於是轉往德國就讀音樂院。是故他的音樂早期多反映美國時期的所見所聞或是吸收歐洲作曲家葛利格、華格納等人的風格。專輯中三首歌曲巴黎、鋼琴協奏曲和春之牧歌,可以觀察到作曲家技法演變的迷人之處,在布里格市集一曲,更可以發現他風格蛻變趨向成熟穩健的個人音樂語言。戴流士相當喜愛巴黎,並在其中工作定居多年,並將這段經驗寫為巴黎–副標題為「偉大城市之歌」。大型管弦樂的表現幅度,正好適切捕捉這座繁華城市的迷人風光。開頭緩慢流洩的樂句彷彿黑幕降臨舞台般,暗示逐漸落入夜晚的巴黎面貌。接著音樂風格突然一變,伴隨著於咖啡店及音樂廳隨處可聞的舞蹈音樂,紙醉金迷的巴黎夜生活栩栩如生的浮現。最後原始主題再度回歸,將沉睡的街道喚醒迎向曙光。1907年戴流士的鋼琴協奏曲上演時是單樂章的形式,在這裡的錄音則是作曲家1897年早期的構思版本,鋼琴由霍華. 薛利演奏,這首作品處處瀰漫著濃醇熱烈的浪漫主義情懷,其中亦有些許葛利格和李斯特的影響。輕快風格的春之牧歌則暗示戴流士逐漸傾向描繪自然面貌的音樂風格,被他歸類為英國狂想曲的布里格市集便是一例。蘇格蘭音樂評論家和作曲家葛瑞曾形容這首音樂「喚醒初夏清晨英國田園鄉間的氛圍」。1905年,小戴流士20歲卻熱衷採集民謠音樂的葛人傑從英國林肯郡收集超過三百首的歌曲,葛人傑將其中的布里格市集改為男高音獨唱以及合唱版本,1907年他和戴流士結識後一見如故,於是慫恿前輩「沒人比你更適合這個挑戰」請他拿去改寫為管弦樂變奏曲,這首戴流士最受人喜愛的作品就此誕生。
編號 |
曲目 |
長度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樂團 |
演唱 |
指揮 |
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