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古典樂壇大獎「音樂之光」創立於1986年,有別於其他大獎多以專輯作為頒獎項目,音樂之光的多數獎項則是以樂團或是人物為主角。第一屆的年度專輯就是由本輯法國鋼琴家亞蘭.普蘭尼斯的德布西前奏曲奪冠。
蕭邦創作的前奏曲過程相當漫長,最早可追溯至1836年,最重要的部分則是1838年10月至翌年1月完成。據說蕭邦是因為巴哈平均律的啟發而寫下24首前奏曲。和巴哈相同,蕭邦也有一套嚴謹的架構系統,並以五度圈的調性安排樂曲順序,但是說到精髓處還是和巴哈有根本上的不同。光是樂曲的即興精神就和巴哈的架構相去甚遠,不過和巴哈相同的是,蕭邦也打算用前奏曲完整呈現自己的作曲風格。許多地方予人強烈的情緒擺盪,比起直接呈現感情,有更多隱誨的表現手法,或是樂曲會以令人費解的沈默莫名結束。和蕭邦有過一段情的法國作家喬治桑認為蕭邦的靈感都是自然浮現,無須特意尋找,因此更讓人讚嘆。補白的作品則有夜曲、馬厝卡舞曲、船歌以及搖籃曲。
聽著普蘭尼斯的演奏,隨著流洩的音符我們像是緩慢墜入百年前美好年代的繁華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