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華金斯是當今世上頂尖的大提琴家之一,雖然之前曾經在CHANDOS發行過多張專輯,但是這次是成為該公司專屬音樂家之後的首張專輯。由身兼作曲家和鋼琴家的弟弟胡擔任伴奏,血緣與音樂上的默契讓他們贏得不少讚譽。
馬替努似乎特別偏愛以大提琴作為獨奏樂器,除了協奏曲之外還寫了三首大提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多半都是獻給當時享譽樂壇的知名大提琴家,透過他們的演出這些樂曲得以登上二十世紀大提琴經典曲目殿堂。三首奏鳴曲創作時間橫跨1939-52年,衍生出多令人讚嘆的音樂創意。他經常藉由音樂抒發長年在外流亡的體驗,特別是第三號奏鳴曲和斯洛伐克主題變奏曲。
1939年創作的第一號奏鳴曲獻給傅尼葉,前兩個樂章可以感受到二次大戰帶給馬替努的不安感,第三樂章加入了馬替努的動力節奏之後彷彿充飽能量驅策著音樂前進。馬替努回憶起首演時曾說「像是來自更好世界的一道光束、最後的問候。數分鐘內就能瞭解音樂帶給我們的東西,讓我們忘卻真實」
馬替努1941年初抵美國時並不如意,作曲也出現瓶頸,常會在晚間獨自一人外出尋找靈感。第二號奏鳴曲就是這段時間的產物,相較第一號反映出在巴黎時期的艱困歲月,第二號展現他對古典曲式的興趣以及勇敢挑戰美國這個新天地的野心。第一樂章開頭就是以強大的節奏能量營造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第二樂章大提琴以華麗抒情的旋律唱出滿是熱切的渴望,第三樂章同樣採用慣用的動力節奏刻劃出他腦海中故鄉波希米亞風的鄉間舞曲。
第三號奏鳴曲(1952)動人的捷克旋律加上平易近人的和聲,還有第三樂章的幽默感,都讓這首作品成為三首奏鳴曲中最容易引人注意的作品。
獻給大提琴家皮亞提戈斯基的羅西尼主題變奏(1942)反映出作曲家輕鬆機智的一面;斯洛伐克主題變奏曲(1959)是馬替努胃癌末期的作品,完成後五個月他便與世長辭。相較前者的幽默感,後者瀰漫的濃厚鄉愁都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對祖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