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週日時報(2010年四月18日):「史蒂格巧妙安排,訴說英格蘭當時對柯瑞里音樂的癡迷,以及當時業餘愛樂社團在香菸瀰漫的房間中演奏柯瑞里音樂的情景......史蒂格的演奏無懈可擊,充滿魅力,英格蘭合奏團在卡明斯的指揮下也同樣讓人悅耳動人。」
英國獨立報週日專刊(2010年四月11日):「史蒂格的演奏技法紛陳,讓人驚奇不斷,裝飾手法讓人目眩神迷,又不失純淨真實的音色。英國合奏團在優異獨奏家的演奏下,其朝氣足以與史蒂格相媲美。」
雖然英國自普賽爾過世之後,一直到艾爾加出現之前,一直未出過出名的作曲家,但是英國的愛樂風氣,可是不輸歐洲其它各國,尤其在十七世紀上半葉,英國愛樂者對柯瑞里的作品喜愛,可不亞於二十世紀對披頭四的瘋狂!
此風在柯瑞里的「作品第五號」發行之後,更達到巔峰。在當地愛樂者眼裡,柯瑞里的作品精緻、優雅、簡潔又不失嚴肅,就如同麵包一般重要,不但是音樂教育的絕佳範本,更是音樂會中時常上演的作品。有時當地業餘愛樂社團為了讓音樂會更為精采,甚至不遠千里請義大利的音樂家來英國一同演奏,或是請他們改編樂曲,加以裝飾,讓表演更加生色。這些改編版本有的將小提琴奏鳴曲改編成直笛或是大鍵琴獨奏,有的改編成協奏曲,而其中義大利作曲家傑米尼亞尼改編成的大協奏曲版本最為出名,除了可以讓社團全員合奏之外,也可讓團內較為優異的演奏家有獨奏機會,出版之後立刻成為全英各音樂社團必演曲目。
來自瑞士、同時也是當今樂團最活躍的直笛演奏家莫里斯.史蒂格,嚴加考證傑米尼亞尼的樂譜以及當時英國眾多的手抄版本,將這些柯瑞里的音樂以直笛協奏曲的方式演出。透過史蒂格出神入化的技法以及直笛清脆明亮的聲線,清楚刻劃出當時英國人如何用運用裝飾音詮釋這些優美的音樂作品,迷人程度似乎更勝小提琴演奏。除此之外,本片還由「英格蘭合奏團」以大協奏曲形式演奏柯瑞利的「佛利亞變奏曲」,魯特琴的開場散板有著引人遐思的魔力,之後的樂團演奏穩重而大器,展道地英倫風格,絕對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