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31日薩爾茲堡莫札特大學現場演出
1957年薩爾茲堡音樂節委任卡拉揚擔任藝術總監絕對是歷史的轉捩點。在他任期內的功績之一就是1960年夏天落成的大節慶廳。除了歌劇演出之外,卡拉揚也廣發邀請函給各地知名樂團以及獨唱家和獨奏家,大大拓展了音樂節的可看性。雖然有部分觀察人士經常抱怨音樂節隨性的節目規劃已經偏離原本和薩爾茲堡的特殊連結,但是如今這儼然已經成為薩爾茲堡音樂節的的一大特色。
1960年徹卡斯基首次參加薩爾茲堡音樂節,曲目有拉摩、舒伯特、蕭邦、帕德瑞夫斯基以及史特拉文斯基,剛好符合上述「曲目太過隨性」的批評,這種評論觀點同樣被套用在翌年徹卡斯基7月31日的獨奏會,也就是這張錄音。大部分樂評對當晚開場音樂的評論都不太友善,上奧地利新聞報說「他的莫札特奏鳴曲K330隨便到好像這首曲子微不足道,看來這首作品無法提供大師證明自己身價的機會,而且很明顯的,徹卡斯基也沒有打算作更多或任何更重要的表現」薩爾茲堡新聞報則說「聽起來沒有任何莫札特該有的透明感,也表達不出作曲家的靈感氛圍」(筆者雖然也暗自擔心這種毒舌放在介紹真的好嗎?,但各位資深樂迷不妨就當個參考)此外,當地的樂評對於舒曼的幻想曲似乎也興趣缺缺,說它是「吃力不討好的作品,太過浪漫虛幻,幾乎沒有什麼秩序感」
維也納樂評法蘭茲.安德勒倒是對徹卡斯基的展覽會之畫為之驚艷「比我們所期望的還要優美莊嚴,更加精彩!想像不到的速度和難以描繪的細微聲音色彩,這是真正的畫中之畫啊,這才是徹卡斯基的詮釋嘛,之後聽眾的掌聲更是瘋狂」(筆者自己聽著也是覺得不可思議,明明是單一音色的鋼琴,錄音還是單聲道,理應聽來無法呈現美妙才是。然而為何在他的手下鋼琴卻像化身成擁有諸多音色的樂器,加上隨性的速度控制,簡直像是魔術一般神奇的詮釋,這次筆者真的相信有所謂「管弦色彩的琴音」)。當晚的下半場第一首曲目是美國作曲家巴伯的「遊覽」,可以把它當成是四樂章的奏鳴曲或是組曲。樂評說這是當天演出的第二個亮點,徹卡斯基相當瞭解如何發展出極為放鬆,甚至帶點風趣的優雅。
最後兩首作品是蕭邦的夜曲、平靜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樂評之間也有不同意見「纖細柔軟的感動和驚人的技巧是當天最美好的事情」、「又是另一首平淡無奇的演出」,但是也有第三種聲音「是一種和音樂會的美妙接觸。群眾瘋狂拍手直到發痛,徹卡斯基的安可曲則是一首又一首,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疲累的跡象」遺憾的是安可部分已經從奧地利廣播的音樂節資料庫中消失,但就算僅存的現場演出,也已足夠提供我們和大師的生動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