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沒有添加專輯!
恩斯特.奎內克的創作琳瑯滿目,一般人可能無法確切將他歸類為何種類型的作曲家,但若照他的作品創作年份看下來,會發現幾乎是當代音樂史的縮影。要了解這位作曲家,可能必須藉由他對當代音樂、音樂美學、哲學和歷史的評論以及將近240首的創作,才能拼湊出全貌。 1900年生於維也納,曾於柏林隨施雷克爾學習作曲,1922年結識馬勒遺孀和女兒—阿瑪和安娜,1924年奎內克與安娜結婚,然而僅一年便宣告離婚收場。阿瑪曾要求奎內克代為完成馬勒的第十號交響曲,奎內克在校訂編輯一、三樂章之後便無進一步動作。奎內克寫過大量劇本、音樂、哲學評論,也定期投稿期刊與報紙。1933年納粹黨取得政權之後,奎內克的音樂被視為「頹廢藝術」而加以禁演,使他只能改以寫作餬口,直到1938年移居美國。抵達新國度的奎內克無法靠藝術創作生活,僅能靠教書維生。遠離故鄉歐洲加上擔任教職的激發,奎內克開始鑽研音樂史,尤其對於奧克岡 (Ockeghem) 的作品感到著迷。 1941年夏天,奎內克開始動筆寫下第93號作品—耶利米哀歌(常用於熄燈禮拜),1942年五月完成。然而直到15年後這首作品才有機會上演。面對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茫茫前途以及對故鄉的思念,讓奎內克譜下這首充滿哀傷氣息的作品,宛若先知慨嘆聖城耶路撒冷的陷落。奎內克巧心匠思的將傳統複音和十二音列技法結合,作品中的經文詠唱部份是奎內克自己從先知書中節選。
編號 |
曲目 |
長度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樂團 |
演唱 |
指揮 |
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