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巴夏(1924-2010)是上個世紀俄國最優秀的指揮之一,也是蕭士塔高維契的得意門生,他終生都和老師保持良好的關係。在指揮台上,巴夏是蕭氏作品的權威代言人,他錄製的交響曲全集套裝更是備受肯定,銷路始終居高不下。但是巴夏其他蕭氏的錄音企劃卻未能獲得外界更多的青睞。這張專輯是他改編老師的弦樂四重奏,改寫成「室內交響曲」。在五首成品當中,只有改編自第八號弦樂四重奏的作品成功受到注目。
巴夏1955年成立莫斯科室內管弦樂團並擔任指揮直到1977年他移民至西方國家。蕭士塔高維契對該團可說讚不絕口,甚至欣然同意他們首演第14號交響曲(1968)。事後當巴夏詢問老師是否可以將他的幾首弦樂四重奏管弦化,蕭氏回說如果是巴夏指揮這隻高水平的管弦樂團的話,他絕對舉雙手贊成。儘管當時蕭氏的身體相當孱弱,依舊想一睹為快看到第一部改編作品(第八號四重奏)的總譜。他不但明確表達自己的讚賞,還親自指定這首作品編號為110a。此外,他更大方表示這個改編版可以視為原始版的「加強版」。能夠獲得老師的肯定讓巴夏信心大增,之後又陸續改編第1、第3、第4和第10號四重奏。
巴夏不單只是做到配器巧妙的程度,更試圖進入作曲家的內心,想像如何能將其中的想法思緒用不同媒介表現。也就是說,室內交響曲並非僅僅單純的改編,還包含巴夏對這幾首四重奏的個人詮釋解讀。
第八號四重奏(室內交響曲作品110a,1960)常常被認為是蕭氏四重奏裡面份量最重的一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中強烈的「自白」性質而受到注目。裡面有許多蕭氏的音樂記號,像是以他的名字DSCH(德文裡面D、降E、C和B的音名)所寫的主題以及大量引用自己以及華格納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片段。C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1938完成(室內交響曲作品49a,1995),由於當中的精簡架構加上新古典主義的語法,讓巴夏決定將副標定為「小交響曲」。第十號四重奏1964年完成(室內交響曲作品118a,1968),許多蘇聯作曲家-包含蕭氏自己的學生-在1930年代初期紛紛嘗試現代主義甚至是走到前衛主義的行列。蕭氏一開始並未追隨風潮,而是直到十多年後才開始接觸,但這首四重奏依舊保有他過去三十年來所創造的表現語法。
德米崔合奏團以蕭氏的名字Dmitri命名,是目前弦樂團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指標性團體。他們的錄音和演出曲目以未能受到注目的優秀作品以及當代新作品為主。在共同創辦人兼首席指揮葛拉漢.洛斯的努力之下,不僅積極和目前活躍的作曲家合作,同時也發展出寬廣多面的錄音清單。
Chamber Symphony (Quartet No. 8), Op. 110a
1. i. Largo 5'16
2. ii. Allegro molto 3'04
3. iii. Allegretto 4'48
4. iv. Largo 5'14
5. v. Largo 4'05
Eine kleine Symphonie (Quartet No. 1), Op. 49a
6. i. Moderato 4'50
7. ii. Moderato 4'37
8. iii. Allegro molto 2'32
9. iv. Allegro 3'35
Symphonie für Streicher (Quartet No. 10), Op. 118a
10. i. Andante 5'02
11. ii. Allegretto furioso 4'20
12. iii. Adagio 6'10
13. iv. Allegretto 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