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上半葉可說是俄國作曲家大放異彩的年代,從代表浪漫時期的柴可夫斯基,到代表國民樂派的俄國五人小組,一直到新古典主義運動的要角史特拉文斯基,這些作曲家的管弦樂作品,幾乎奪下當代歐洲學院派音樂的半壁江山。然而,一般人鮮少注意到,從1880年代到1917年俄國大革命爆發,也是俄國東正教合唱音樂的黃金時期,這些俄國作曲家也留下不少藝術成就極高的合唱曲。
這些宗教合唱歌曲背後創作動機,皆在回答當時音樂最主要的問題:如何用音樂展現自己的國族特色與認同。這些俄國作曲家將東正教的三大單音音樂源流——「符號歌唱(знаменное пение)」、「基輔歌唱(киевское пение)」、「希臘歌唱(греческое пение)」,融合俄羅斯民謠常見的副音唱法,各聲部以同節奏方式對位,創造有別於西歐合唱的聲響效果。
此種禮拜合唱作曲,由司墨連斯基(С. Смоленский,拉赫曼尼諾夫曾為其學生)與卡斯塔爾斯基(A. Касталский)發軔,形成俄國音樂的一大特色。拉赫曼尼諾夫受此風潮影響,於1915年寫下本專輯所錄製的《徹夜禱》。徹夜禱是禮拜六夜晚舉行的禮拜儀式,其中包含「晚禱 (вечерня)」、「晨禱 (утреня)」、「早課 ( первый час)」。拉赫曼尼諾夫為此選擇15首詩歌譜曲,其中十首由古老的單音吟唱改編。拉赫曼尼諾夫充分運用合唱團響度與音色的變化,有若因陀羅網,隱映互張,重重無盡,是近代合唱曲的傑出之作。
本專輯由查爾斯.布魯菲指揮的「鳳凰合唱團」與「堪薩斯市合唱團」演唱,這兩個合唱團不但多次為Chandos灌錄專輯,而且在查爾斯.布魯菲的帶領下多次拿下葛萊美獎的殊榮,默契絕佳的絕美合唱,不容錯過!
Serge Rachmaninoff (1873 – 1943):
1-15 All-night Vigil, Op.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