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長笛就是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大文豪莎士比亞在《埃及艷后》裡描寫,克麗奧佩特拉的座船隨著長笛旋律整齊一致的划槳,此外,也提到傳統上長笛與愛 情的結合。如果由美女來演奏長笛,無疑更加強化了長笛高貴與詩意的意象。吹笛人室內樂團就是由五位台灣美女長笛家所組成,她們分別畢業於法國高等音樂院和 法國高等師範學院,目前均任教於國內著名音樂科系。該團多次赴美日和中國大陸訪問,都獲得極高的評價。本輯收錄新穎動人長笛珍品十首。法斯汀.尚尚《滑雪 交響曲》和雷蒙.吉歐《爵士嬉遊曲》,均為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美妙結合的精品。約翰.盧特《古風組曲》,以現代法式品味來解釋巴洛克風情。達普勒《二重奏》 將包括美國國歌在內的數首美國民謠旋律,處理得出神入化。庫勒《花之華爾滋舞曲》和史達克曼斯特《乘著歌聲的翅膀》幻想曲,窩心浪漫至極。巴哈《詼諧曲》 乃高貴展技之典範。馬克.貝多米爾的《阿卡第》和《貓》兩首長笛四重奏,將標題事物描繪得栩栩如生,手法精采,嘆為觀止。洪千惠所改編的台灣民謠《白牡 丹》,則為這張世界水準的浪漫演奏,劃下完美的句點。
1.Faustin Jean-Jean(1900-1979):Ski-Symphonie
法斯汀.尚尚:《滑雪》交響曲
長笛:張翠琳、黃貞瑛、林薏蕙、藍郁仙
法斯汀.尚尚(1900-1979)與他的哥哥保羅.尚尚(Paul Jean-Jean)都是優秀的樂器演奏家、作曲家,兩人有深厚紮實的古典音樂基礎,也受到二十世紀初爵士樂的吸引,玩起各式各樣的樂器,就即興暢快起來!
弟弟吹長笛、彈鋼琴,哥哥吹豎笛、小號、薩克斯風,兩人多才多藝與源源不絕的音樂靈感,促使他們在巴黎組了一個室內樂團,演奏自己的創作,融合古典與爵士的風格,有嚴謹的古典架構,也有輕鬆悠揚的爵士旋律。
這首單一樂章的滑雪交響曲,由四隻長笛以快速音群穿插交錯旋律,展現博命驚險的滑雪場景,中間一段以對位方式表現的優美爵士旋律,最後再以非常古典交響曲的氣勢做結束。
2.Raymond Guiot:Divertimento-Jazz pour 3 Flûtes et Alto
雷蒙.吉歐:《爵士嬉遊曲》為三支長笛與中音長笛
I.Nice《尼斯》
II.Le Domaine Forget《遺忘領域音樂節》
III.Java《爪哇舞》
長笛:張翠琳、黃貞瑛、林薏蕙、藍郁仙
雷蒙.吉歐出生於法國的盧貝,1947年榮獲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與國際日內瓦長笛大賽第一獎,為當今知名的長笛大師之一。他於1954年至 1984年間,任職於巴黎第十區音樂院與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長達15年。同時他也現身於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如義大利長笛協會、加拿大魁北克的遺忘領域音 樂節。《爵士嬉遊曲》是題獻給蒙特婁大學教授萊斯.道斯特(Lise Daoust);第一段《尼斯》是指法國南部的渡假勝地尼斯,曲風洋溢著慵懶自在,閑情逸致的風格。第二段指的就是他曾任教的《遺忘領域音樂節》,以輕鬆 活潑的短音符,夾帶著爵士風格的後半拍節奏。第三段《爪哇舞》,全曲皆是複點節奏來突顯歡樂的舞曲色彩。
3. John Rutter(1945-) : Suite Anuque
約翰.盧特:《古風組曲》
長笛:張翠琳
鋼琴:徐嘉琪
這首小曲出自於約翰.盧特古風組曲的第一段前奏曲,盧特創作這首古風組曲的靈感是源自對18世紀長笛音樂的喜愛,而這首組曲是應1979年庫客蘭 音樂節之邀而譜寫。由「倫敦巴洛克獨奏家」 (London Baroque Soloist )在巴利西教堂中演出,由於巴哈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經常被安排在音樂會曲目裡,因此盧特決定是以相同的樂器組合與音樂形式創作以表達對巴哈崇高的敬意。 此曲最初是寫給長笛、大鍵琴及絃樂器。之後盧特將之改編給長笛與鋼琴。這首組曲,除了擁有巴洛克風格之外,亦添加了法式的浪漫風情及濃厚的爵士風格。
4.Franz Doppler(1821-1883) :Duettino sur des motifs americains pour deux Flûtes et piano
達普勒:二重奏~選自《美國》主題
長笛:張翠琳、林薏蕙
鋼琴:徐嘉琪
法郎茲.達普勒(1821-1883)出生於蘭貝格,1830年移居至匈牙利。在他於維也納第一次長笛音樂會及與弟弟卡爾.達普勒巡迴演出之後, 得到布達佩斯德國歌劇院的長笛獨奏職位,隨後又進入了國立歌劇院。除此之外,他也是作曲家、指揮家,總數寫了六齣歌劇,十五齣芭蕾舞劇,所寫的雙長笛作 品,皆是與弟弟合作完成的。其中這首「美國」,二重奏取材自多首美國民謠,包含《哥倫比亞萬歲》﹙Hail Columbia﹚、《船夫之舞》﹙Boatman Dance﹚、《愚蠢的北佬》﹙Yanke Doodle﹚以及大家所熟知的美國國歌《閃亮的星旗》﹙The Star Spangled Banner﹚等。整曲輕鬆、活潑,卻也能極盡地表現出長笛敏捷的技巧與豐富的音色,是一首受歡迎的雙長笛作品。
5.Ernesto Köhler (1849-1907) :Valse des Fleurs , Op.87
庫勒:《花之華爾滋舞曲》作品87
長笛:黃貞瑛、藍郁仙
鋼琴:徐嘉琪
這是一首給雙長笛與鋼琴的華爾滋小品,兩支長笛的以豐富的音色表情聲部吹奏著浪漫樂句,音符的跳動與圓滑奏平均分佈全曲,樂曲架構簡單而完整,配 合上鋼琴華爾滋節奏,更能襯托出兩支長笛旋律的悠揚。庫勒1849年出生於的摩德那,從小隨父親學習音樂及長笛,是浪漫時期最棒的長笛家,寫作了超過 100首以上給長笛演奏的樂曲,大部份是練習曲,這些有著浪漫旋律的練習曲一直是學習長笛者的最佳選擇。1869年成為聖彼得堡萊夏管弦樂團 ﹙Reichs Orchestra﹚的長笛首席。於1907年3月17日去世於聖彼得堡。
6. H. Steckmest:Auf Fliigeln des Gesanges Fantasy op.17 No.1
史迪克曼斯特:《乘著歌聲的翅膀》幻想曲 作品17之1
長笛:藍郁仙
鋼琴:徐嘉琪
此曲由德國作曲家史達克曼斯特改編成長笛與鋼琴版本的著名歌曲,歌詞為海涅的詩。「心愛著的人,我帶你飛翔,向著恆河的原野,那裡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紅花盛開的花園,籠罩著寂靜的日光,蓮花在那兒等待。它們親密的姑娘…。」這樣優美的旋律,動人的詩句。總是被深藏在心底,在長笛悠揚的樂聲中,心弦 震動,构起那段往事回憶…。
7. J.S.Bach(1685-1750) : Badinerie
巴哈:《詼諧曲》
長笛:林薏蕙
鋼琴:徐嘉琪
這首詼諧曲出自於巴哈的b小調第二號組曲,巴哈的管絃樂組曲一共有四首,其中最著名且最常被演奏的是第三號(D大調,其中含有”G弦之歌“的原 曲)和第二號,巴哈是在安哈特登公爵處當樂長的科登時代,譜了這首曲子,據推測為 172 原曲)和第二號,這首第二號組曲是由長笛當主奏和弦樂合奏來演奏的,此曲由長笛主奏的聲部之優美,為世人所喜愛,同時也是長笛家的至寶,其中第七首的滑稽 曲,因技巧艱難,更是經常被長笛家們安排在安可的曲目中,用以炫技。
8.Marc Berthomieu(1906-1991) :”Arcadie” Quatuor de Flûtes
馬克.貝多米爾:《阿卡第》長笛四重奏
I.Bergers 《牧羊人》
II.La Syrinx Magigue 《魔笛》
III.Dryades 《林中仙女》
長笛:張翠琳、黃貞瑛、林薏蕙、藍郁仙
貝多米爾(1906-1991)無疑是二十世紀長笛作品中最多產的作曲家之一,除此之外,也有為數不少的舞台劇作品。這位獲得羅馬大賽,法蘭西研究院榮譽的詩人戲劇家,畢業於巴黎音樂院,於1962年創辦了巴黎第15區音樂院,在教學上也貢獻不少心力。
這首古老牧歌式三個樂章的作品,描述著古希臘鄉村的牧場阿卡第的牧羊人,在橄欖樹蔭下,吹著雙長笛或潘笛…;第一樂章敘述,牧羊人為奉獻在牧場的居民頌 楊。在第一部與第二部長笛吹著附點節奏的旋律中,感受到跳躍活潑的氣息,而其他兩個聲部就像在水中搖擺的波浪,以16音符分解和絃進行著。第二個樂章在第 一部長笛抒情吹奏旋律中緩緩帶出序奏,就像沉思者的感情煥發出來!樂曲的末段,作曲家以速度趨緩的手法顯示笛聲逐漸的昏昏沉沉,終至消失停止,巧妙的以第 四部長笛作為象徵性的句點,第三樂章描述穿著薄紗連身裙的女神在森林中嬉戲玩耍著…,手上拿著鈴鼓,髮髻散亂著的年輕女孩誘惑人的,但又難以親近的。
9.Marc Berthomieu(1906-1991) :”Chats” pour 3 Flutes et Flutes Alto
馬克.貝多米爾:《貓》 長笛四重奏
I.Persan Bleu 《藍波斯貓》
II.Puma 《美洲貓》
III.Siamois 《暹邏貓》
IV.Lynx 《山貓》
V.Chat Perché《躲貓貓》
長笛:張翠琳、黃貞瑛、林薏蕙、藍郁仙
貝多米爾另一首長笛四重奏《貓》,是題獻給法國長笛家亞多得﹙Pierre-Yves Artaud﹚。這首三支長笛與一支中音長笛的作品,是借用五種不同類型的貓來敘述`不同風格與色彩。藍波斯貓有著某方面的頑皮,但又在懷舊的氣氛中透露 無精打采性格。美洲貓就像是美國西部戰役的歷史情節中,帶有「侵略」的特質。
暹邏貓陰險奸詐的風格可從三連音的節奏進行朝向中段快速16分音符音 的旋律中可看出。有著悲慘命運的《山貓》,哀怨的旋律中訴說著遭到大量死亡的悲哀。最後一段《躲貓貓》,其實是一種兒童遊戲,主要是參照家裡飼養的貓沒有 停歇的閒逛與跳躍。從跳動的音符中,這首無疑是全曲中最生動的一個段落。
10. Chen, Ciu-Lin: White Peony ﹙1917-1992﹚陳秋霖:白牡丹
長笛:黃貞瑛
鋼琴:徐嘉琪
這首描寫少女對愛情的執著與堅定的台灣民謠,原作曲為陳秋霖,這個演奏版本,由國內知名作曲家洪千惠所改編,她運用了德布西之鋼琴曲《阿拉貝斯 克》(1ere Arabesque)的和聲色彩,結合白牡丹的旋律;而這兩首一中一西,不同時空的作品,竟能融合的那樣恰當,令人驚艷。使這首原本很台灣味的民謠。呈現 另種不同的風情。
編號 |
曲目 |
長度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樂團 |
演唱 |
指揮 |
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