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長笛就是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大文豪莎士比亞在《埃及艷后》裡描寫,克麗奧佩特拉的座船隨著長笛旋律整齊一致的划槳,此外,也提到傳統上長笛與愛情的結合。如果由美女來演奏長笛,無疑更加強化了長笛高貴與詩意的意象。吹笛人室內樂團就是由五位台灣美女長笛家所組成,她們分別畢業於法國高等音樂院和法國高等師範學院,目前均任教於國內著名音樂科系。該團多次赴美日和中國大陸訪問,都獲得極高的評價。本輯選錄五位台灣重要作曲家的長笛獨奏作品,由五位團員每人各擔綱一曲。張邦彥的《長笛與鋼琴奏鳴曲》,以結構嚴謹取勝。馬水龍《長笛幻想曲》,語法現代仍洋溢本土情懷。潘皇龍《迷宮.逍遙遊》充分展現他對各式各樣前衛手法的悠遊自如,難怪其作品曾被柏林愛樂演出。盧炎《憶江南》,今古交會的神韻令人動容。許常惠《盲,Op.17》,顯示他成為台灣巴爾托克的企圖心。全片錄音與演奏都已臻國際第一流水準,製作單位的使命感與漂亮執行力值得愛樂者起立鼓掌致敬!
本專輯由五位台灣最優秀的長笛家所組合的「吹笛人室內樂團」不僅以實力展現純熟的技巧,在CD1「台灣情˙吹笛人」中,將台灣作曲家介紹給大家,讓人驚艷:原來台灣也有這麼多美妙動人的長笛音樂。而附贈CD2「長笛美女˙飆才品藝」中,收錄了全世界最優秀悅耳又好聽的長笛小品,細膩的詮釋長笛獨奏、二重奏及四重奏,值得一再回味。
首批限量發行
買「台灣情˙吹笛人」專輯
附贈「長笛美女˙飆才品藝」
樂曲解說
一. 長笛與鋼琴小奏鳴曲 / Sonatina for Flute and Piano
擅長用音樂寫意的張邦彥教授,在這首長笛與鋼琴小奏鳴曲中用了簡單的音型做主題開場,再以中國無調性方式作和聲上的發展與變化。第一樂章以完全四度音程沿生的四個音:mi-la-re-sol,及第二樂章的do-fa-sol三個音,第三樂章用一、二樂章的主題融合成一個飛快炫技的樂段做主題。
很典型的奏鳴曲式:承示部、發展部、再現部,曲式雖傳統,樂段銜接很自然、順暢,樂章間也非常技巧性的隱隱相呼應;不炫弄特殊音效,卻讓長笛盡情發揮迷人、悠揚的如歌聲般的音色,配合上鋼琴的音響,透露出濃濃的客家山區的意相,一首如詩如畫的長笛作品。
二. 長笛幻想曲/Fantasia for Flute
一聲長嘆, 劃破寂靜夜晚, 思緒有如浪潮, 由微波而至澎湃.
本曲採連樂章結構, 曲式自由.
完成於1974年德國雷根斯堡.
三. 迷宮 消遙遊/Wandering in A Labyrinth
本曲採「開放形式」(可變形式)記譜,所以它的形式與演出長度是不固定的。它的素材共為「二十六個片段」,並各以英文字母編列之。演奏者得透過如下方式之一,加以排列組合成一首曲子而逐次演奏之:
1.演出前按自己意願編列順序,並逐次演奏之。
2.選擇一首短詩或報導,按其字母順序演奏之。
3.演出時,即興排列逐次演奏之。
「二十六個片段」中的任何一個片段,均允許重覆使用或省略;然而,同一次的演出,重覆使用某一片段以不超過三(或二)次為原則。如演奏家選擇如上第二類方式演出,則同一字母重覆使用超過三(或二)次時,請酌情省略之;而演奏家選擇如上第一類或第三類時,視情形得省略二十六個片段之若干片段,但以不超過五分之一(五個片段)為原則。
本作品原本是各自獨立的獨奏曲。由於共通的創作理念,相同的和聲體系,以及獨特的曲體設計,使得它也可以用如下三種方式,轉化成室內樂曲。
1.相同樂器的各個片段交相對位。如長笛二重奏。
2.不同樂器相同(相異)片段,相互重疊(對位),如小提琴、單簧管與豎琴的三重奏或長笛、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五重奏。當然各樂器的各片段之全部或局部之省略,更能構築其密度或織度的變化。
3.以上兩種方式的再組合,如雙長笛、三支大提琴與豎琴的六重奏,或雙長笛、單簧管、一部豎琴、二部鋼琴、小提琴與雙大提琴的九重奏。
不管獨奏或是重奏的演奏,作曲家建議演奏家,如有豎琴參與,應優先注意豎琴的踏瓣更換問題;再者,倘若各片段有重覆時,應酌情省略某些樂器或某個樂器的若干動機或小節,使得相同的片段的再現,各有其差異性或新鮮感;而且,如能每次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將更符合開放形式的意義。特別是以室內樂方式呈現時,各個演奏家不妨各自排列順序,多方嘗試、討論後再定案,而使得每一次的演出,都能夠有些新的期待與機緣,彷彿置身於「迷宮」中,卻能「逍遙遊」。
截至目前為止,「迷宮败逍遙遊」系列作品可以區分成如下三組:
A:I.豎琴(1988),VIII.長笛(1998),IX.單簧管(1998),X.小提琴(1998),
B:II.長號(1989)
C:III.古箏(1992),IV.琵琶(1994),V.笛簫(1997),VI.胡琴(1997),VII.揚琴(1997)
「迷宮败逍遙遊II.VIII.IX.」的演出,需要一部平台式鋼琴在舞台上,而且鋼琴的制音踏瓣必須以木栓或其它物件加以固定,以使獨奏樂器的音量,直接對準琴弦時,能夠振動琴弦,引起共鳴。作曲家建議,本曲的演出,最少有五分之一長度,最多有三分之一長度,必須是獨奏樂器對準鋼琴琴弦,而非面向觀眾的,至於何時需要對準鋼琴琴弦,可由演奏家自行選擇。
四.憶江南/ Yih Jiang Nan
長笛鋼琴二重奏 Duo for Flute and Piano(Yih Jiang Nan)
此曲原來是替一位主修長笛的學生畢業演奏所寫(1981年),後來又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要求而寫成管絃樂曲,並命名為「憶江南」(Yih Jiang Nan),在改寫的過程中將樂曲的架構組合重新整理,所以比原曲更為完美。所以又將它由管絃樂曲改為二重奏而成為現在的版本。
樂曲開始主要的音程是增四度及小二度,所以音樂好似有著茫然鬱悶的感覺,然後經過過渡樂段,音樂轉入五聲音階的結構。
第二段便完全在五聲音階籠罩之下而有著平和舒暢,甜美但又有些悵惘的色調。
第三段是比較急烈高昂的段落,內容近乎第一段的樂材,然後再經過一個過渡段落,而進入第二段的旋律後音樂漸漸消失在寂靜中。所以本曲的曲式應為
A─過渡─B-C─過渡─B的結構
A-B-C-B
五.盲(作品十七號)/THE BLIND (Op.17)
作於1966十二月,分為:盲、迷失、盲、呼喊、盲掙扎、盲等七段、但演奏時不停的連續演奏。盲的主旋律得自臺北護專街頭夜裏吹著笛子行走的盲人按摩師,他們每一個都有不同旋律,但這條是多麼悽涼!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人生,可以比喻這個盲人,在那裏迷失、呼喊掙扎。
1. 長笛與鋼琴小奏鳴曲 / Sonatina for Flute and Piano 12:14
張邦彥
Chang, Bang-Yan
徐嘉琪
Hsu, Chia Chi
藍郁仙
Lan, Yu-Hsien
2. 長笛幻想曲 / Fantasia for Flute 9:26
馬水龍
Ma, Shui-long
馬水龍
Ma, Shui-Long
林薏蕙
Lin, Yi-Hui
3. 迷宮‧消遙遊 / Wandering in A Labyrinth 8:42
潘皇龍
Pan, Hwang-Long
潘皇龍
Pan, Hwang-Long
張翠琳
Chang, Tsui-Lin
4. 憶江南 / Yih Jiang Nan 12:04
盧炎
Lu, Yan
盧炎
Lu, Yan
徐嘉琪
Hsu, Chia Chi
馬曉珮
Ma, Hsiao-Pei
5. 盲 (作品十七號) / The BLIND (Op.17) 8:09
許常惠
Hsu, Tsang-Houei
許常惠
Hsu, Tsang-Houei
黃貞瑛
Hwang, Cheng-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