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沒有添加專輯!
相對於12-13世紀的古藝術時期,14世紀是新藝術時期。從這時候開始,作曲家才確實在教會的固定彌撒中(垂憐經、榮耀經、信經、聖哉經與羔羊經)使用了複音音樂。在這之前幾世紀,複音音樂只用於特別彌撒中的某些部份,也就是只有特定日才能使用—直到新藝術時期這些歌曲還繼續流傳著。 揉合新舊的巨匠,馬肖繼承了偉大的前人如阿勒(Adam de la Halle)與雷斯庫勒(Jehan Lescurel)的衣缽。他的彌撒曲相當引人注目,雖然還不足以代表新藝術時期的全部貌,然而卻扮演了宗教複音音樂演化中相當重要的部份,由此可以預見往後幾世音樂的重要發展,也為新藝術時期燦爛的一頁奠下了根基。馬肖的聖母彌撒曲首次嘗試將五個經文同時放在一起,也是是他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將14世紀盛行於法國與義大利等地的和聲和旋律的精華重新發揚光大。18世紀時有學者認為這是為了1364年查理五世加冕所寫,後世歷史學家也多持同樣論調,然而近來的學術研究卻顯示這其實是為聖母節(Marian feast day)之一所寫,時間約莫是1363年創作Voir Dit前後。舊羅馬天主教中在一年中訂下許多慶祝聖母一生的節日。當中最重要的四個節日分別是:聖母誕辰(9月8日)、聖燭節(2月2日)、領報節(3月25日)和聖母升天日(8月15日)。佩雷斯與奧爾干農合唱團決定選用聖燭節的彌撒曲,將慶祝此節日的特別彌撒中加入素歌,並穿插於固定彌撒的五部經文當中。
編號 |
曲目 |
長度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樂團 |
演唱 |
指揮 |
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