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專輯的名稱其實可以叫做「20世紀浪漫音樂」,不過這樣一來可能會讓許多消費者感到困惑。畢竟印象中聽到浪漫時期,總是會先想到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孟德爾頌或是華格納–換句換說就是十九世紀的作曲家,但是這張專輯內的作品都是20世紀出頭才完成。卡爾.皮爾斯出生於維也納,作品有藝術歌曲、室內樂、管弦作品與大型神劇。此外也是知名的畫家,封面便是選自他的畫作。小夜曲獻給他的父親,由維也納愛樂的成員首演,聽來愉悅輕快,和聲和配器編寫的能力同樣不下於理查.史特勞斯的管樂作品。齊姆林斯基同樣是維也納人,和馬勒以及荀伯格交好,後者不僅是他的學生日後更成為他的妹婿。雖然他的音樂現在不常聽到,在當時卻是備受推崇,尤其是他的歌劇。除了荀伯格,他的學生還有康果爾德以及馬勒的太太艾爾瑪。幽默曲是他移民美國後所寫,雖然是設定給木管五重奏的練習作品,卻不會有讓人難以接近的學術感,讓五種樂器以類似馬勒手法發揮不同特色的幽默輪旋曲。費爾斯特出身捷克音樂世家,後來在維也納擔任樂評、音樂學者也順便作曲。他也是馬勒的交友圈之一,特別是第四號交響曲受到馬勒的影響相當明顯。他的木管五重奏作品95號依循史麥塔納、德佛札克等人的捷克音樂語法。架構是傳統四樂章,和聲有華格納的影子,速度和節拍在每個樂章的呈現手法則是大相逕庭。和皮爾斯的小夜曲相同,此曲也是寫給維也納愛樂的成員,結果最後卻是由捷克木管五重奏首演。專輯內所有作曲家中最年長的萊內克創作六重奏(1907/08)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他的音樂語言總是和孟德爾頌、舒曼還有布拉姆斯所代表的傳統相通。萊內克在編制內多加入一把法國號,這樣的小小變化卻足以讓整體的音色聽來有如管弦樂般的表現幅度。讓人意外的是他將常見放在第二或三樂章的詼諧曲改為慢板樂章,最後樂章的中段更將類似舞曲的波希米亞主題重新包裝成令人驚豔的華爾茲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