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溫除了是知名作曲家之外,也是英國代表性的鋼琴家。在世時即有「英國的拉赫曼尼諾夫」的美稱,聖桑形容他是「最耀眼的新生代英國作曲家」。雖然受到拉赫曼尼諾夫、蕭邦、葛利格與柴可夫斯基等人的影響,他的音樂在紋理織體與和聲仍舊充滿了「鮑溫式」的風格。
鮑溫一生僅有兩首交響曲傳世,第一號寫於1902年,當時他還是就讀皇家音樂院學習作曲的18歲少年。以當時來說,只有三樂章的交響曲算是相當少見,雖說是學生時期的創作,然而鮑溫並非只是單純按照既有的作曲規則複製貼上交差了事而已。當年在學校時只有上演一個樂章,這張專輯可是世界首次完整全曲錄音。
七年之後,他寫下第二號交響曲,此時的音樂潮流已經又是一輪大翻轉,許多變革相繼而生,尤其是大編制的管弦樂團蔚為潮流,這首樂曲規模也遠大於前者,樂團演來氣勢自然雷霆萬鈞。
終章由極小的半音逐漸發展直至如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堪稱是鮑溫式風格最令人驚嘆的手法。自信充滿的鮑溫,在下筆創作時,無論對音樂方向感或作品中傳達擁抱生命本質的態度皆無半點猶疑,從這首交響曲便可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