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約翰.赫米許.羅曼經常被人稱為「瑞典音樂之父」,但無論是在瑞典或音樂史上他都未有獲得應有的重視。本輯的義大利大鍵琴家安娜.帕拉迪索在來到瑞典之前,對他亦是所知不多。但不久後她就發現羅曼的音樂除了道地的瑞典味,同時也很義大利-但長期以來音樂學者和音樂家似乎都輕忽巴洛克音樂那不勒斯學派對羅曼的影響,這是17世紀歐洲最重要的音樂學派之一,因此不難想見1736年羅曼造訪該地時受到多大的震撼與啟發。
羅曼的多數音樂都有這些特色:毫無休止的和聲語彙、從一條旋律持續上升接至另一條旋律,沒有綿長平衡的樂句、誇張的元素,這些都讓人想到當時最時髦的那不勒斯樂派,這種風格在羅曼人生最後的二十年內更是明顯,大部分鍵盤奏鳴曲都是此時完成。
帕拉迪索指出她在瑞典最常聽到關於羅曼鍵盤作品的評語無非都是「有些不錯,但大部分都很無趣」。她對此完全不能苟同,在她看來這些奏鳴曲每個樂章都是無比耀眼的小珠寶。羅曼沒有為這些套曲指定任何標題,因此長期以來不是被當成「組曲」就是「奏鳴曲」。瑞典音樂學者同時也是羅曼權威Ingmar Bengtsson指出羅曼在許多場合會使用「奏鳴曲」一詞指稱有類似特色的作品,本輯亦遵從此一原則。
最初的創作動機已不可考,作曲家亦未指定原本要寫給何種鍵盤樂器。為了探索不同聲音的可能性,帕拉迪索決定根據每首奏鳴曲的不同個性採用法國和義大利式大鍵琴。除此之外,瑞典本身亦有悠遠的大鍵琴傳統,因此她亦使用仿1742年的瑞典製大鍵琴演奏兩首奏鳴曲,她認為這更能符合羅曼當時所使用的樂器,也讓她可以彈奏出適當的裝飾音和彈性速度。
1–4) Sonata I in E flat major, BeRI 225 7'31
5–9) Sonata II in D major, BeRI 226 11'37
10–14) Sonata III in G major, BeRI 227 9'52
15–21) Sonata IV in D major, BeRI 228 15'37
22–26) Sonata V in G minor, BeRI 229 12'13
27–29) Sonata VI in B flat major, BeRI 230 6'24
30–32) Sonata VII in F major, BeRI 231 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