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的現代性
畢安科尼接觸蕭邦的初體驗是來自迪努.李帕第演奏的圓舞曲。十一歲左右聽到蕭邦的敘事曲大為感動,彷彿在突然間發現蕭邦波瀾壯闊的一面,敘事曲裡面蘊含的熱情有某些對他而言很特別的東西。他第一首學到的是第四號、接著是第一、第三和第二號。他在法國尼斯音樂院的老師黛貝兒.費夫里耶對他演奏蕭邦的方式更是給予諸多啟發。她的教學特別強調聲音和樂句的品質,為人樸素卻又異常熱情,在音樂和教學上看起來雖然有所保留,其實充滿熱情,這種特質特別適合詮釋蕭邦。自從踏上鋼琴家的道路後,敘事曲就是畢安科尼經常演出的曲目,不過他極少會將四首同時放在音樂會,通常選一或兩首再搭配蕭邦其他作品。
那麼為何選擇將敘事曲與前奏曲(op.45)、 詼諧曲(第四號)和船歌同時放在一張專輯呢?畢安科尼回答「首先,我的第一張蕭邦專輯就是敘事曲,它們長期以來在我的音樂世界佔有相當地位。我是也可以選擇搭配四首詼諧曲,但這樣一來會讓有些東西太系統化,反而讓我興趣缺缺。我還是偏好敘事曲後面可以用第四號詼諧曲和船歌來探討晚期的蕭邦。前奏曲作品45號的創作時間介於第二和第三號敘事曲,是讓人耳目一新的現代作品。蕭邦晚年對自己的音樂語言做了驚人的變革,像是更自由的和聲以及前瞻性的洗鍊感。就這方面而言,第四號敘事曲也可以歸類在蕭邦晚期的作品,即便它的色彩和第四號詼諧曲以及船歌不盡相同,依舊是還是比它們更陰鬱、性格更戲劇化,同時也更接近其他敘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