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
Glinka, M.I. (1804~1857) 葛令卡
|
Glinka, M.I.(1804~1857)葛令卡
俄國作曲家。(俄國歌劇之父)
歌劇「為沙王的生活」(又名伊凡.蘇沙寧Ivan Susanin)。
葛令卡是俄國民族音樂的首倡者,素有「俄國音樂之父」的美譽。由於身為貴族之後,他自幼便獲得良好的音樂教育,鄉間的民謠也在他的幼小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八一七年負笈聖彼得堡投入費爾德(John Field, 愛爾蘭鋼琴家、作曲家)門下學習鋼琴。一八二四至二八年間擔任公職時結識了包括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等文學家。一八二四至二八年間擔任公職時結識了包括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等文學家。一八年辭去公職,兩年後赴義大利與德國學作曲,並結識了劇作家董尼才悌與貝里尼。
「俄國音樂之父」-葛令卡
葛令卡是俄國民族音樂的首倡者,素有「俄國音樂之父」的美譽。由於身為貴族之後,他自幼便獲得良好的音樂教育,鄉間的民謠也在他的幼小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八一七年負笈聖彼得堡投入費爾德(JohnField,愛爾蘭鋼琴家、作曲家)門下學習鋼琴。一八二四至二八年間擔任公職時結識了包括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等文學家。一八二八年辭去公職,兩年後赴義大利與德國學作曲,並結識了劇作家董尼才悌與貝里尼。學成返國後受到詩人普希金(Pushkin)與果戈(Gogol)的鼓勵,以英雄伊凡蘇沙寧為題材完成了「為沙皇獻生」(ALifeforTsar),首演獲得極大的成功,此劇在配器方面將俄式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緻。一八三八年,他又根據普希金的詩作著手第二部歌劇「盧斯蘭與魯蜜拉」,該劇的劇情雖不若前部動人,但音樂卻更勝一籌。除了歌劇作品外,葛氏亦有多首管弦樂、室內樂及教堂音樂作品傳世。他的音樂雖然具有強烈的國民性,但頗為溫和與練達,也正因為他對民族音樂的提倡,俄國音樂遂能在近代音樂史上大放異彩。
|
|
顯示:
排序方式:
Hyperion中價系列「Helios」原始編號CDA66112(1987)
對無數的藝術家和名流文人來說威尼斯就像躺在一條手鐲般閃閃發亮的河上珍寶,是他們希望的化身又像是寶石賜予他們多..
Hyperion中價系列「Helios」原始編號CDA67216
這兩首聽來令人為之愀然動容的三重奏可以說包含了所有浪漫樂派俄羅斯室内音樂的抒情魅力,藉由同樣出身俄羅斯的莫斯科拉..
Hyperion中價系列「Helios」原始編號CDA66163
葛令卡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都是俄國國民樂派的代表者,兩人的六重奏和五重奏創作時間相隔44年,見證了俄國音樂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