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作曲家

Grofe, Ferde (1892-1972) 葛羅菲

葛羅菲,這位歷久不衰的美國文獻作曲家,借用另一位偉大的美國喜劇舞台家的話,人們常聽他說:「我贏得百萬人的讚許」。確實,在至今仍為大家熟知的「密西西比組曲」之後「大峽谷組曲」又是另一傑作。過去多年來他的作品,目前被遺忘的有:「好萊塢組曲」、「舊金山組曲」、「死亡谷組曲」、「世界博覽會組曲」﹝1964年為紐約展覽會而寫之官式音樂﹞、「哈德遜河組曲」、「咖啡會社」、「新英格蘭組曲」、「農場一日」、「百老匯之夜」、「大都會」、「一個美國人的傳記」、「美國誌及橫越大西洋組曲」。 

葛羅菲,這位多彩華麗的旅行家,1892年在紐約東區出生。其母曼娜斯可‧戴‧葛羅菲,跟他父親一樣,1880年代她是大都會歌劇管弦樂團著名的Vicfor Herber的同事。 由於他母親與叔父的鼓勵﹝後者曾任洛杉磯交響樂團首席十年﹞年輕的葛羅菲五歲開始學音樂。這孩子進步的極快,很有可能接續他家的傳承,成為演奏家,可是因不幸失去父親而無以為繼。母親再嫁,繼父是位沒有同情心的人,他不能消除這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因雙親的反對,葛羅菲選擇了傳統的方式──逃家。 
   
有三年的時間,他希望橫越這個國度,做些零星工作例如報童、排字工人、戲院服務生、鋼鐵廠工人等。對一個敏感而可塑性強的年輕人而言,這是重要的教育,他所獲得的終極經驗與年輕時的布拉姆斯類似。像他這位德國前輩一樣,葛羅菲加入一個有經驗的樂團演奏家們,隨著一塊在中西部和西部的一些小鎮旅行。而後他回到洛杉磯進修,如同他叔父先前那般,他在洛杉磯交響樂團有了份工作。 

1919年他加入保羅‧懷特曼爵士樂團,炫耀的爵士樂團與激動的新聲使葛羅菲難以抗拒。擔任鋼琴與編曲的身份,很快他又成為團裡重要人物。他所編的「耳語」﹝Whispering﹞是重奏團第一張百萬銷售記錄的締造者。這張唱片的成功帶動了1924年2月12日在紐約地區,當今舉世知名的爵士音樂會的演出:由一位名叫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的年輕作曲家,以三個星期密集的努力完成了藍色狂想曲,而由年僅34歲的佛瑞德‧葛羅菲編寫管弦樂曲而成名。「藍色狂想曲」與其他的成功鼓舞了葛羅菲,他決定離開懷特曼樂團,貢獻他自己的時間,致力於樂曲創作和自由編曲。在伊歐里﹝Aeolian﹞音樂堂的那年,他完成了一個四個樂章的描述性組曲給懷特曼爵士團,曲子描述密西西比河的四週景物與情境。在西南和西方遊蕩的那些年,他去了大峽谷好些次,在1921年春季那次,決心捕捉宇宙間的千變萬化與神奇,他寫下了日出與日落兩樂章以備日後之用。 
  
十年過去了,在這期間,他因作曲、編曲、練習指揮這方面的成功使他自己有了名氣。1925年他離開懷特曼樂團,但與懷特曼維持良好的友誼,此時他又再度加入樂團。懷特曼計劃另一場類似於伊歐里堂7年前的冒險演出,1931年在芝加哥的史福德貝克劇院,葛羅菲把他所寫的那音樂風景作品拿給懷特曼過目。懷特曼要他在11月22號前完成整個組曲並說世界首演日此曲必然轟動成功。報紙無疑地將因此而封他為爵士樂之首相﹝因為懷特曼乃爵士樂之王﹞,雖然懷特曼樂團編制有限﹝僅二十名﹞但這個鼓舞卻刺激了葛羅菲盡情開展眼界,創寫他的大峽谷。 

1933年葛羅菲被任命指揮紐約首都劇院,在他而言是實現他心願的大好機會,他寫道:「我終於能馭使一個音色豐富的現代交響樂團,讓管弦樂所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我所需要的音樂語句主題的極致。」當葛羅菲指揮演出改編後的版本再一次重現作品的感性且很快的建立它現代傑作的氣勢。葛羅菲自己所描述的輪廓,凌駕於譜上,明顯簡要的告訴我們他所繪出的音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