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有時不免予人過於嚴肅的印象,因此有些鬼靈精怪的音樂家,有時也會「輕鬆一下」,拿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來開開玩笑。在這張《P.D.Q巴哈1712序曲》中,彼得‧希克勒教授便發揮了他的音樂幽默,為巴哈捏造了一個名叫P.D.Q巴哈的兒子,把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以及巴哈的作品都融合在一起,效果令人發噱。 全片中出現許多作曲家的作品片斷,並把一些耳熟能詳的民謠混合進去,編曲處理極為巧妙,充滿興眾不同的趣味性。 P.D.Q巴哈的1712序曲 古典音樂有時總是給人過於嚴肅的印象,因此有些具有鬼靈精腦子的音樂家,有時為了「輕鬆一下」,自然也會一些作曲家的作品,或特定的演奏家來大開玩笑一番了。在德國曾有一位才氣橫溢的淘氣音樂家叫作Hoffnung,就善於從事從事這類勾當,他創立了Hoffnung音樂會,專拿音樂開玩笑,甚至還出版一系列的漫畫來調侃當時的音樂家,這些作品在當時音樂界大為風靡,而他的音樂會錄音乃至漫畫至今仍然廣為流傳,其中所包含的高級幽默真的是若非對音樂方面具有相當的素養還真的無法了解其中真正的趣味呢!可惜這位天才早已去逝,不過,天才是不會寂寞的,在這一張1712序曲的CD中,Schickele繼承了Hoffnung的衣缽,發揮了他的幽默感,把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以及巴哈的作品,乃至舒伯特的軍隊進行曲都大作文章一番,其中1812的馬賽曲成了美國童謠,「天知沙皇」也改成了美國民謠,大砲聲也用氣球的爆裂聲來代替,效果確是令人發噱。 「巴哈畫像」則是模仿美國作曲家「柯普蘭」的「林肯畫像」而創作的,在柯普蘭的原作中,作曲家安排了一位朗誦者,在音樂背景伴奏之下以莊重的語調來傳誦林肯一生的事蹟,而這首「巴哈畫像」則也是使用這種演出形式,而且在音樂上巧妙的把巴哈的作品和柯普蘭作品的片斷交錯混合出現,全曲處理得極為巧妙。 在本CD中還有「紐奧良的女士」以及「克里米梭的傳教者」是以喜歌劇以及變奏曲的方式來表現的,而巴哈的音樂也不時的出現在這些作品之中,藉著這些曲子,愛樂者也可考驗一下自己能從其中聽出多少名作的片段來,的確充滿著與眾不同的趣味性。
編號 |
曲目 |
長度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樂團 |
演唱 |
指揮 |
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