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年春天舒伯特的兩首鋼琴奏鳴曲(D845、D850)在維也納發行,乘著這股氣勢,舒伯特幾個月後又提筆寫信給萊比錫兩間出版社,並附上自己的若干作品希望能獲得青睞。可惜回應並不理想,其一認為舒伯特的風格過於艱澀,難符合德國大眾的胃口,希望他在提交作品時能夠對此稍作斟酌,此外,他們也認為藝術歌曲選集、或是給鋼琴的兩手或四手聯彈作品這類難度適中又容易讓人理解的作品會比較適合;另一間出版社的回覆也是大同小異:由於無法確認舒伯特的音樂是否能帶來商業利益,他們希望舒伯特能夠提供一些鋼琴獨奏小品或是二重奏作品。剛好舒伯特在大型器樂作品上一直沒有亮眼的成績,索性照著出版社的建議在翌年轉移重心,將創作目標鎖定在更容易銷售的鋼琴小品上。1827年,舒伯特完成藝術歌曲《冬之旅》、《樂興之時D780》當中的四曲(總共六曲,另外拿來湊數的兩曲其實是早期的作品)以及第一套即興曲,是年底第二套即興曲D935也跟著誕生。
《即興曲(Impromptu)》之名並非舒伯特所創,維也納出版商托比亞斯.哈斯林格(Tobias Haslinger)1827年12月出版舒伯特的D899時,提議拿此名冠在這部套曲的前兩首。哈斯林格想必也知道1820年代初,波西米亞作曲家楊.瓦茲拉夫.佛利瑟克(Jan Václav Voříšek)因創作即興曲而造成風潮一事。舒伯特當然也聽過他的作品,因此創作D935時他也欣然採用即興曲作為樂曲名稱,1828年他將作品交給蕭特出版社(Schott & Co)時就說「四首即興曲可以單獨演出也可以四首一起演出」。然而該社最後卻婉拒出版,此後直到舒伯特過世十年後才由另一位出版商迪亞貝里集結出版並獻給李斯特。
過往在樂曲出版前,舒伯特總習慣會進行最後的潤飾,但他的三首鋼琴小品D946卻未有修改的痕跡。我們也無從得知他本人是否打算循著即興曲的模式,將之視為一部套曲。1828年5月作曲的前兩首明顯是屬於一體。但是第三首卻是寫在完全不同質地的紙張上面,推測有可能與另外兩首1827年秋天未完成的小品(D916b、D916c)是同時期的產物。這三首小品一直到1868年布拉姆斯以匿名方式進行編輯後才獲得機會出版,雖然曲名不同,但外界通常會將之視為即興曲的性質。
舒伯特在1815年結識安塞姆.休騰布藍納(Anselm Huttenbrenner),當時他們都是薩里耶利(Salieri)的學生,之後他們立即成為好友,舒伯特也寫過不少樂曲致贈給他。雖然休騰布藍納只比舒伯特大上三歲,卻比他多活了四十年。1817年休騰布藍納寫了一首E大調弦樂四重奏Op.12,舒伯特相當喜歡裡面慢板樂章的主題,因而特地取出拿來創作《休騰布藍納主題變奏曲D576》。
2014年首度來台演出獨奏會的史蒂芬.奧斯朋是目前英國炙手可熱的鋼琴家,也是許多錄音大獎的常勝軍。2009和2013年拿到留聲機大獎、三度獲得德國唱片大獎,同時也是2013年皇家愛樂協會年度器樂演奏家。他的音樂會除了在BBC電台定期廣播之外,每年也會在威格摩爾廳、愛丁堡音樂節演出,此外他也多次登上逍遙音樂節表演。大提琴家蓋哈特(Alban Gerhardt)、鋼琴家路易斯(Paul Lewis)和小提琴家伊布拉吉莫娃(Alina Ibragimova)都是他固定的室內樂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