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10年,尼米.賈維正與挪威卑爾根愛樂管弦樂團如火如荼進行斯堪的納維亞作曲家系列的錄音—首波重點是挪威最受人愛戴的兩位作曲家—約翰.哈佛森、約翰.史文森。這張新專輯亦是此一理念下的產物,不過焦點則轉移至挪威鄰國的瑞典作曲家艾特伯格,合作對象自然也從挪威的卑爾根愛樂改為當地頗負傳統盛名的哥德堡交響樂團。艾特伯格絕對是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瑞典作曲家之一,此外他的指揮、樂評以及瑞典作曲家協會創立者的身份同樣引人注目。作曲幾乎自學,最早的風格師承自布拉姆斯以及愛爾芬(瑞典作曲家),但要認真說的話,比起依附在傳統古典框架,他更傾向描繪清晰生動但卻較為隨性的旋律圖像。悅耳、平易近人、豐富的民歌特色,這都是讓艾特伯格的音樂在一次大戰時期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本輯收錄的大多數曲目皆是此時完成。
第四號交響曲(1918)是與作曲家好友納坦奈.貝爾格互相砥礪完成的作品,他們約定彼此得創作一首不超過二十分鐘的作品,同時必須讓低音號在樂曲中某處發揮鶴立雞群的效果。充滿艾特伯格特有的幽默機智的第四號交響曲於焉誕生,它的音樂語法遼闊簡樸,深受瑞典民間音樂的影響。
同年艾特伯格受邀為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鳥一書作者,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劇本碧翠絲配樂。這場演出他僅使用三位音樂家:小提琴、中提琴和風琴。幾年後他將戲劇音樂中的部分挑出重新編寫和聲給弦樂團使用,但仍保留小提琴和中提琴獨奏,也就是知名的第三號組曲,優美熱情的特色成為他最常被演奏的作品之一。
第六號交響曲則是艾特伯格多年來最飽受國際樂壇關注的曲目,無論是演奏、錄音,另一方面也是惡名昭彰,1928年他以此曲贏得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紀念舒伯逝世100週年的作曲大賽首獎,獲得一萬美金的報酬。某些評論與輸不起的競賽者不僅說這是簡單的大雜燴作品,更挖苦說這是「美金交響曲(Dollar Symphony)」,事實上艾特伯格構想此曲的年代遠早於該競賽,並非為了比賽才東拼西湊。
韋姆蘭狂想曲(1993, 韋姆蘭位於瑞典中部)是為塞爾瑪.拉格洛夫(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75歲生日所寫,由瑞典廣播公司實況播出。聽完作品之後拉格洛夫對艾特伯格說「這是個莊嚴的時刻,當我們聽到狂想曲從廣播中流洩而出。我們以極大的興奮喜悅欣賞,並從韋姆蘭的旋律回聲之中感到愉悅。希望這首作品長存並能讓所有人一飽耳福」
Kurt Atterberg: Symphony No. 6 in C major, Op. 31, "Dollar Symphony''
I. Moderato
II. Adagio
III. Vivace
Kurt Atterberg: En varmlandsrapsodi (A Varmland Rhapsody), Op. 36
En varmlandsrapsodi (A Varmland Rhapsody), Op. 36
Kurt Atterberg: Suite No. 3, Op. 19, No. 1
I. Prelude
II. Pantomim
III. Vision
Kurt Atterberg: Symphony No. 4 in G minor, Op. 14
I. Con forza - Tempo commodo
II. Andante - Tranquillo
III. Scherzo
IV. Finale: Ro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