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代,德國依舊是許多音樂人心中必去不可的取經之地,和許多年輕英國音樂家相同,出身富裕經商家族的史考特也負笈前往法蘭克福。他將大部分的青年歲月投資於研讀德國的相關知識以及當時德國的藝術思想,當然也吸收了德國音樂文化的視點。後來他在法蘭克福高等音樂院就讀時和一群同樣來自英國的年輕作曲家組成法蘭克福幫。
我們得感謝葛人傑對史考特的熱愛,極力保存那段兩人共事的音樂歲月資料(葛人傑也是法蘭克福幫的一員),因此當葛人傑日後在墨爾本成立博物館後,便積極向史考特索取樂譜手稿或是印刷譜。正是因為如此,史考特篇幅龐大的第一和第三號交響曲得以留存。2003年該博物館決定對館藏進行重整修復於是長時間歇業(2010年恢復營業,本張專輯2008年出版,因此還是閉館狀態),這時第一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開頭前兩頁已經亡佚。本輯的世界首次錄音版本則是由加拿大教授雷斯利.德阿斯加以重建。
史考特1902年時寫過一首大提琴協奏曲將之編號為19但是從來沒有演出過,因此專輯內的協奏曲實際上是第二號,兩首作品的風格比較起來也是南轅北轍。他的小提琴協奏曲1928年由小提琴家梅.哈里森在伯明罕首演。這是史考特首次聽到哈里森姊妹的演出:碧翠斯演奏戴流士的大提琴協奏曲;之後梅也加入一起演出布拉姆斯的雙重協奏曲。史考特對這場演出印象深刻,於是立刻動手為這對姊妹寫了雙重協奏曲。碧翠斯後來和史考特結為好友,這首協奏曲的樂譜上標示的時間是1937年5月11日,很有可能也是史考特特地為碧翠斯量身訂做的。
受到這對姊妹啟發的還有另一位英國作曲家戴流士,CHANDOS亦有發行他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協奏曲可供參考(CHSA5094),大提琴的獨奏與本輯同樣皆為保羅.華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