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伯格賦予「華沙倖存者」特殊且革命的音樂語言-十二音技法,也讓這首只有99小節簡短濃縮的作品充滿震撼悲劇的人性力量。這是音樂史上的獨特作品,以直述堅定的方式描述絕望無助的猶太人如何被殘暴對待乃至被毒氣室殺害。荀伯格在樂曲中的詞文以英文寫成,內容來自倖存者敘述華沙猶太人區的見聞以及落入德軍後的下場。這些慘絕人寰的聽聞讓他多夜輾轉難眠,並促成他1947年八月短短幾天內罕見自發的完成作品。作品能在極短的時間完成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對他心靈造成的極大衝擊。這是一部對納粹暴行的血淚控訴,也是一位猶太作曲家對同胞感同身受的個人聲明。
布魯克納去世百年後,學者和評論開始對他的作品重新評價。第七號交響曲正是代表布魯克納獨特交響曲概念理想的具體化,特別是有關曲式的部分不再以學院抽象的方式呈現,而是讓作品架構更容易被聽眾辨認,好讓他們可以隨著音樂的敘述跟著前進。第七號交響曲是布魯克納生涯首次重大成功。布魯克納一直到四十歲後才開始投入交響曲創作,直到五十歲才回到維也納。但在這裡他飽受以樂評龍頭漢斯力克為首的反華格納派系的謾罵詆毀,他揶揄布魯克納是「華格納式交響曲家」。不過布魯克納聰明的將第七號交響曲安排在維也納以外的地方首次曝光免得被口水戰淹沒,想不到一舉成功。就連親近布拉姆斯的漢斯力克,也忍不住惱怒的說「想不到連曾說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像是『大莽蛇』的布拉姆斯居然在音樂結尾時瘋狂的鼓掌。」彷彿已經預見我們現今看待兩人的態度:並非是競爭者,而是他們當代的重要交響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