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小提琴家和大提琴家就像貓狗一樣水火不容,他們彼此有太多可以競爭的事情,但是始終爭論不休的還是關於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和大提琴奏鳴曲的相對價值。前者共有十首,向來是小提琴家用來宣示自身實力的音樂來源,相較於此大提琴家卻只有五首可以誇耀,不過呢,這五首樂曲可是分別佔據貝多芬早中晚三個創作時期,因此更顯其重要,就算有人拿出「可以多送五首給你哦」這種交換條件,也不會有任何大提琴家動心。我們可以從這些作品當中看到貝多芬如何從一位信心滿滿的作曲好手蛻變成古典形式的一代宗師,然後又更進一步超越進入探索超絕美感的神秘新世界—一種超乎尋常的破繭羽化。
OP.5第一首的實驗性格彷彿就像貝多芬正在小心翼翼的探索未知。這是第一首有搭配鍵盤的大提琴奏鳴曲,在這更早之前都是由頑固低音伴奏。此外這首也也像是兩把樂器的協奏曲,雖然難度頗高的部分幾乎都由鋼琴包辦,大提琴也有許多段落是非得全神貫注才能應付。如果說No.1屬性偏向音樂會,No.2就像是歌劇院的氛圍。開頭充滿戲劇性的和弦,彷彿布幕在暗中升起,接著可以聽到樂團小提琴的琴音飄起(這裡當然是指鋼琴的右手)。
OP.69 奏鳴曲又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創作時間和第五、六號交響曲接近,可能也是最常被演出的大提琴奏鳴曲。
OP.102號的音樂像是經過極度壓縮,沒有任何多餘的音符,因此整體曲長比起OP.5約莫只有一半自然也不足為奇。除了這五首奏鳴曲之外,伊瑟利斯又另外收錄三首貝多芬改編自海頓(英雄今日得勝歸)和莫札特(魔笛)以及自己早期法國號奏鳴曲的作品,最後一首法國號奏鳴曲和開頭的OP.5 No.1 皆是F大調,也算是伊瑟利斯的刻意安排。
2013年8月底偕同亞洲青年管弦樂團登台的伊瑟利斯是當今最知名的大提琴家之一,從當天連續謝幕十次之多便可知聽眾如何拜倒在他的音樂魔法之下。台灣女婿羅伯.列文是伊瑟利斯固定合作的音樂伙伴,最知名的事蹟就是重建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並且補寫完成莫札特的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