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聖誕節貝多芬完成奏鳴曲作品110號,對照姊妹作作品111號的浩瀚冥想,前者就像是對照組映襯出世俗的人道,作品溫暖親切但沒太多的驚異感,也是貝多芬三首最後奏鳴曲中技巧負荷最少的,儘管如此,它依舊需要能具備無比的洞察力,這種藝術限制最終會讓音樂「自己說話」。舒伯特在去世前二個月完成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原本要獻給胡麥爾,但是出版商卻拖至舒伯特過世11年後才出版,當時胡麥爾也早已過世,於是出版社將作品改獻給舒曼。不過舒曼本人並未對這些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直到20世紀在許納貝爾等人的努力下,終於獲得應有的重視。D960是三首中的最後一首,也是舒伯特最後一首器樂作品。雖然經常被外界視為告別之作,但舒伯特當時應該對此沒有多加聯想,和充滿戲劇性的C小調(D958)以及變化難測的A大調(D959)相比,D960重新回歸類似古典時期的平和靜謐-不能說是完美或是無憂無慮,但是在冷靜之下的情感和美感有種史詩般的壯闊。蕭邦的三首鋼琴奏鳴曲雖然名聞遐邇,但是他在小巧的抒情作品上有更多的才情創意。第20號升C小調夜曲(遺作)是最令人深刻的作品之一。在他因為政治流亡離開波蘭不久前的1830年所寫,獻給他的姐姐露德薇卡,並且將之視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慢板樂章的練習作,這兩首作品的主題間的確有某種相似感。1870年這首作品在他過世多年之後終於出版。全曲雖然偶有戲謔感,卻洋溢著更為昏沈陰暗的憂傷感。
2013年12月將邁入90大壽,美藝三重奏的團長與鋼琴家梅納翰.普雷斯勒演出生涯超過50載,直至今天他依舊熱衷在全球各地舉辦音樂會擁抱聽眾,教學更是他樂此不疲的事業。普雷斯勒生於德國馬德堡,1939年逃離德國移民以色列。1946年普雷斯勒在舊金山贏得德布西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後事業便開始一飛沖天,1955年和兩位好友創立美藝三重奏,也是他被視為偉大室內音樂家的發軔,雖然大提琴和鋼琴的團員歷經更迭,他始終不離不棄在該團演奏鋼琴長達55年,華盛頓郵報對他們的評論是「為全世界的三重奏立下黃金般的標準」2007/08樂季美藝三重奏最後一代成員(梅納翰.普雷斯勒、小提琴:丹尼爾.霍普、大提琴:安東尼歐.曼尼西斯)踏上了告別巡迴之旅,但是普雷斯勒並不打算就此退休,如上所述,他不僅積極登台獨奏,也和其他音樂家合作,2013/14樂季更受邀與柏林愛樂演出三場音樂會。普雷斯勒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賈克柏斯音樂院擔任教授將近60年,除了在世界各地開辦大師班,也經常擔任許多國際鋼琴大賽的評審。生涯曾六度提名葛萊美獎、獲得留聲機終身成就獎、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耶路撒冷音樂院榮譽院士,這些只是九牛一毛,2012年九月德國授與他德國公民身份,除了表揚他在音樂上的傑出貢獻,也代表他和出生地無法切斷的感情連結。如此德高望重的音樂家還願意繼續投入逐漸衰微(或轉型)的古典市場,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他們是真正用生命在詮釋音樂的藝術家,總是讓人景仰的。CD或許遠不及現場演出的氛圍,但那也正是我們能與如此平和近人的高齡音樂家接近的少數機會了。如果您有興趣,本地代理商旗下的另個廠牌La Dolce Volta亦有大師的最近專輯,本地預計2013年底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