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指揮羅培茲.柯布斯於1986年接掌辛辛那提交響樂團時,Telarc公司的企劃部曾與他討論他的專長,當被問到:「你想首先灌錄誰的作品,拉威爾?法雅?羅傑哥?阿爾巴尼茲?」,他回答道:「布魯克納」。羅培茲柯布斯正巧有哲學博士的學位,他認為布魯克納的音樂就像一座大教堂的建築,每一塊石頭都鑲在在適當的位置,這種宗教的情結使得他與布魯克納的音樂有特殊情感。這張CD顯現羅培茲柯布斯指揮布魯克納言語無法形容的力量與密度,而辛辛那提交響樂團那隱隱發光的音響,提供了指揮無與倫比的適切感,也宣示了最有人性溫馨的布魯克納新世界。奧國作曲家布魯克納(Josef Anton Brukner 1824-1896)的九大交響曲現在是演奏會和錄音室的重要曲目,在傳統上,它們繼承了貝多芬那古典的形式、豐富浪漫的合聲和管絃樂法。在生前他常常被譏為只不過是華格納的模仿者,而今天,他不僅被視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更是繼承維也納的古典樂派(貝多芬、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等人)和延續後19世紀和20世紀奧國大作曲家(如馬勒、筍克白等)的中間人。布魯克納小時後浸淫於巴洛克音樂的奇妙結構當中,影響他後來的發展甚大。早年他唱過聖詩班,也在教堂擔任過管風琴手。在經過管風琴家和音樂理論家詩特(Simon Sechter)的密集訓練之後,於1861年開始和凱茲勒(Otto Kitzler)學習管絃樂法,從此開展了布魯克納音樂成熟的花朵。產生了D小調彌撒曲(1864)、E小調彌撒曲和他的第一號交響曲(1866),1868年他創作的最後經典F小調彌撒曲,和第三號交響曲,還有許多聲樂作品和一部很精彩的弦樂五重奏。同年他前往維也納,在維也納音樂學院擔任教授。直到他去世,一直都在維也納教學、作曲,並在皇家宮庭教堂擔任管風琴師。他最為世人所矚目的交響曲在當時常常遭到維也納樂評人的攻擊,這多少也影響到他的信心,因此他自己曾多次改編他的交響曲,有的甚至改過三次之多,甚至讓他的學生來改他的作品,然而,他卻很小心地保留了自己的原稿。今天一般交響樂團都以他自己的手稿本為準,因此今日常常把他的「讚美主」(The Deum)當作是第四樂章來演奏這部作品。 ◎ 布魯克納來自奧國的鄉間,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性格上他是單純而率直的,由於他本身是真誠的管風琴演奏家,因此他的交響曲隱約地飄散出類似管風琴的音色和力量。在本質上他的音樂是截然獨特的,不同於任何的作曲家,透露出至高的精神力量和聖潔的氣氛。除了他的九部交響曲之外,早先他還做過兩部(其中一部他自己訂為0號)。這張CD裡面灌錄的第七號交響曲是最著名的之一,指揮羅培茲柯布斯以極具溫情的音樂性、忠實的手法、厚重的精神音響,將這部大規模的作品自然地詮釋出來。我們可以盡情地欣賞自音樂中展現出來的流暢結構和共鳴精確地控制,真實弦樂以絕佳的錄音紀錄於數位之間,構築出燦爛的總奏。這首交響曲的慢板是一個「紀念華格納的輓歌」,被稱為是布魯克納最著名的一篇慢板。
編號 |
曲目 |
長度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樂團 |
演唱 |
指揮 |
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