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結合了古典型式加上當時流行的爵士和聲,成功打造出明亮燦爛的G大調協奏曲。爵士樂在美國以異軍突起之姿造成風靡,在作品中處處可看到當時甫自美國旅行歸來的拉威爾如何深受爵士樂洗禮。不過第二樂章的鋼琴主題反倒是來自莫札特豎笛五重奏的慢板樂章。在巴黎由鋼琴家瑪格莉特.隆女士首演後立刻造成轟動,並於歐洲巡迴演出。左手協奏曲則是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幸喪失右臂的鋼琴家保羅.威根斯坦委託拉威爾作曲。一開始鋼琴家不太能接受這種帶有爵士風格的節奏和聲,沒想到卻一彈上癮,再彈更愛。拉威爾構思作品時便已決定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讓它聽起來比雙手彈奏的協奏曲還要單薄。所以他在樂曲中段加入許多的節奏模式逐漸堆疊緊湊,這份律動在張力和頻率上逐次增加,最終各元素互相交纏搏鬥時,被突如其來的結尾粗暴中斷。
本片還有另一首亮點–德布西的幻想曲。眾所皆知他自我要求極高,早期有許多作品便因此慘遭捨棄,幻想曲便是其一。原本排定由丹第指揮首演,受限於時間壓力只打算演出第一樂章,由於這首作品採用循環曲式,只能演出一個樂章讓他相當不滿,於是在最後排練時偷偷將樂譜全部收回。直到德布西過世之後才有機會首演,雖然這是他所有鋼琴作品中最長的一首,卻也是現今最常被上演的曲目。這首音樂可以看到佛瑞與法朗克對他的影響,鋼琴也不再是傳統協奏曲中的獨奏角色,而是與管弦樂團同等競爭的位置,不過架構仍然是傳統的三樂章便是。
馬斯奈向來以歌劇和管弦樂組曲聞名,不過他也寫過許多優美迷人的鋼琴小品,巴佛傑從中挑了六首充滿典型馬斯奈風格的樂曲:優美異常、架構豐富、充滿自信–大概只有法國人才能懂的特殊氛圍。
尚–艾弗藍.巴佛傑絕對是這張曲目的最佳代言人。樂迷應該都對巴佛傑於同廠牌的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全集印象深刻,該輯發行被BBC音樂雜誌評為「當月最佳管弦樂專輯」。這是他在CHANDOS的第二張協奏曲專輯,伴奏是法國大提琴家托特里耶的小兒子楊.帕斯卡.托特里耶與BBC 交響樂團。長期濡化於法國傳統之下,托特里耶對法國曲目早已駕輕就熟令人激賞。由兩位法國藝術家一同演出,交融出道地(嗯好吧,雖然樂團是英國團)的法式風味。
「他的詮釋融合精巧的分句、光澤晶瑩以及一以貫之的狂熱,任誰都想一聽為快...由成串馬斯奈迷人的鋼琴獨奏小曲綴上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巴佛傑演來教人如癡如醉」~留聲機雜誌2010.12
以拉威爾的協奏曲來說,我可以毫不猶疑的說這是我聽過最棒的演奏。G大調協奏曲時而利若剃刀卻又蘊含豐沛情感,重點是,妙極了...左手鋼琴協奏曲在托特里耶適時從旁精闢烘托之下,同樣令人激賞。~古典調頻雜誌2011.1五顆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