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利克弦樂四重奏在CHANDOS發行的第五張專輯,從華爾頓、康果爾德到舒曼,這個四人團體以實際演奏證明,無論是哪個時期的作品,他們都有相當的自信駕馭自如。1824年三月,舒伯特形容自己「極度不快樂,也是世上最悲慘的人」,但在這樣的困境下,他依然完成了不朽的八重奏,還有這張專輯的兩首四重奏:死神與少女、羅莎蒙德。前者被認為是舒伯特晚期四重奏最偉大的作品,原因便在於音樂中那份直接流露不過份賣弄的情感,這點在第二樂章變奏曲的烘托之下更是點出全曲精髓,當中的主題來自舒伯特先前所寫的同名歌曲。四個樂章在不斷反覆的節奏驅策之下,將音樂向前的能量源源不絕的送出。舒伯特向來極度推崇貝多芬,這種風格多少也是向前輩表達自己的敬意。A小調四重奏是一首極自我,充滿典型舒伯特式矛盾的作品。在此處舒伯特將奏鳴曲式重新用自己的想法重塑,以綿長如歌似的旋律取代簡潔的主題,不斷重複發展支撐住樂曲的架構。開頭第一小提琴以壓倒眾人之姿奏出暗自消沉的旋律,隨後卻又被狂暴席捲而來的能量中斷。第二樂章舒伯特挪用了自己為劇本羅莎蒙德(由德國女作家赫爾蜜娜‧榭吉委託)所寫的音樂主題。這首四重奏在情緒與語法上承襲了海頓與貝多芬的偉大傳統,舒伯特藉由音樂方能耽溺於那份失去的幸福以及無止盡的渴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