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任誰一定都會認為這張結合史麥塔納和德佛札克作曲的專輯會洋溢著濃厚的捷克風情,畢竟只要提到民族主義當道的十九世紀,誰都不會漏掉他們兩位。儘管如此,如果你認為他們的作品都是以光耀國族為主軸,那可不盡然,舉例來說他們的室內樂作品就呈現較為私人的情感,也是這張專輯想呈現的面貌。
史麥塔納1855年完成G小調三重奏「紀念我們的長女蓓德瑞希卡,她非凡的音樂天賦令我們著迷,卻僅僅和我們相處四年半便遭死神無情奪去性命,這教身為父母的我們情何以堪,因而我只能以這首作品抒發心情」。
德佛札克的三重奏Op. 65的創作背景雖然歷史上著墨不多,但至少我們還知道作品是在1893年初完成,此時的德佛札克先是1882年10月首演的歌劇「德米特里」慘遭失敗,接下來的12月母親又撒手人寰,此時又得知最尊敬的前輩史麥塔納也面臨嚴重的健康問題,連續諸多打擊讓他身心憔悴,心情自然是大受影響,因而也不難理解他會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創作,他在一封信上便寫說「過去的八個星期內我除了全心埋首創作新的三重奏之外再也沒有別的事情可做,讓它完全佔據我的時間好讓我無暇多想」
最後一首作品是德佛札克的學生兼女婿蘇克1902年完成的「哀歌」,旨在紀念作家朱利爾斯.澤耶爾。原先的編制是給小提琴、大提琴、弦樂四重奏、豎琴和小風琴,但作曲家旋即又改編成鋼琴三重奏,現今此版的知名度反而高過原始版。
西特柯維茲基三重奏2007年於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創立,小提琴手西特柯維茲基的叔叔正是知名的小提琴家與指揮狄米崔.西特柯維茲基(曾將巴哈郭德堡變奏曲改編為弦樂三重奏)儘管演奏足跡踏遍全球,也獲得許多榮耀以及評論的賞識,但卻直到現在才發行他們的首張專輯,這張曲目無疑是見證他們技巧以及全心奉獻音樂的最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