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作曲家

Glass, Philip (1937-) 菲利普.葛拉斯

1937 年 1 月 31 日出生於美國巴爾的摩, Philip Glass 是在他父親經營的收音機修理店中發現音樂的.平時除了修理收音機之外,他的父親 Ben Glass 也賣唱片,當好的音樂賣得不好時,他就會把它們帶回家播放給他的 3 個小孩們聽,試著去找出為何這些歌曲賣得不好.

這個舉動使這位未來的作曲家自年幼時期就快速地熟悉了貝多芬 -- 四重奏 (德國大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派的代表,亦是浪漫派的先驅,將交響樂,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帶到古典音樂最高境界,並賦予高度的倫理性和人性.有九大交響樂曲,歌劇,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曲,室內樂等作品傳世; 1770 - 1827) , 舒伯特 -- 小奏鳴曲 (奧地利的作曲家,創作了 600 餘首歌曲,曾發表過各類不同的音樂作品; 1797 - 1828), 蕭士塔高維契 -- 交響曲 (蘇聯作曲家,有交響曲,歌劇,鋼琴樂曲等多種作品; 1906-0975) , 以及其他『沒有節奏性』的音樂.

在他還不到 10 歲的時候, 
Glass 也由於這個偶然,開始踏入了『標準的』古典樂.

6 歲時 Glass 即開始學習小提琴,當他 8 歲抱起長笛時,他開始嚴肅的看待音樂. 15 歲時,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他也在戰後的巴爾的摩終止了日漸勢微的長笛演奏生涯。

高中的第二年,他申請芝加哥的大學入學許可被通過了,在他雙親的支持下,他搬到芝加哥,並半工半讀地在當地機場的餐廳找到一份服務生的兼職工作.休假時,他努力的練習鋼琴,彈奏艾夫茲與威柏恩的樂曲.19 歲時,
Glass 就從大學畢業了,並得到數學與哲學的雙學位.可是當下的他卻決定成為一位作曲家,他搬到紐約,加入了茱麗亞音樂學院.然後他放棄了從前他在芝加哥所學到的 12 音調技巧,轉而從美國作曲家 柯普蘭 與威廉‧舒曼學習新的作曲方式。

23 歲時,他向文森.斐西凱娣 (1915-1987; 當代美國作曲家的代表人物 ; 他的音樂具有強烈的節奏,與不和諧的聲音),米堯 (法籍古典音樂家; 1892 - 1974) 與 William Bergsma ( 美國當代作曲家 ; 其作品具有宏觀,以各種風格反應時下的聲音並且不跟隨傳統,不隨波逐流; 1921 - 1994) 學習.他排拒了邏輯論 ( 因為從前的經驗教導我們要那樣,所以我們應該要這樣 ) ,並且接受了當時前衛的異端作曲家,例如 Harry Partch, Charles Ives, 
Moondog, Henry Cowell 與 Virgil Thomson,可是他仍然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為此,他搬到巴黎並花了兩年的時間更努力的向 Nadia Boulanger 學習。

在巴黎的期間,他受雇一家電影公司,從事把 
Ravi Shankar 的印度音樂改編成可以使法國音樂家解讀的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發現了印地安音樂的創作技巧.在研究完北非,印地安與喜馬拉雅的音樂之後,他返回紐約,又捨棄了他先前對音樂的看法,然後開始接納東方的作曲技巧,並運用在他的作品中。

1974 年,他完成了龐大的新音樂,除了運用在 Mabou Mines 劇院外,(Glass 亦是這家劇院的共同創立者之一),更將這些新音樂投注在他自己的旗下表演團體 -- Philip Glass 合奏。

這個巔峰期,他發表了合計三小時的新音樂作品 -- 
Music in Twelve Parts; 1976 年Philip Glass 與 Robert Wilson 合作之下所產出來超過 4 個鐘頭的歌劇 -- Einstein on the Beach (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 更成為 20 世紀的劇院指標,也使他的音樂生涯到達巔峰。

顯示方式: 列表 / 方格
顯示:
排序方式:
亞當斯∕葛拉斯: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s of John Adams & Philip Glass/ Christoph Eschenbach/Houston Symphony Orchestra/Robert McDuffie
美國作曲家約翰.亞當斯及菲利普.葛拉斯,是極微主義的兩位大師級人物,所謂的極微主義,就是將一個簡短的音樂動機,做不斷地反覆與延伸,進而形成極大的樂章。千萬不要以為極微主義沒啥好聽,在二十世紀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