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演奏家

Jim Hall, guitar 吉姆‧霍爾, 吉他

在果實盈滿的吉他世界中,很容易就可看出吉姆‧霍爾的特立非凡。爵士樂樂評家里歐納‧費勒(LeonardFeather)及惠特尼‧巴里耶特(WhitneyBalliett)曾就成就與影響方面,將之與強格‧萊恩哈特(DjangoReinhardt)及查理‧克利斯汀(CharlieChristian)相較。桑尼‧羅林斯(SonnyRollins)曾說他是「爵士樂界最了不起的吉他演奏家」,而艾利克斯‧威爾德(AlexWilder)也曾如此描寫吉姆:「就好像他的音樂受到極佳的訓練,使他可以在一長串的音樂中,挑出他所要的音,並且凝聚他的智慧-那種智慧是聰穎地吸引他畢生經歷所達成的。」以上便是樂評對吉姆‧霍爾非凡的評價。 
雖然音樂可能是他的情人,然吉姆卻是他的主人,得以掌控一切。他不只是「一位具有卓越典範技巧的藝術家,」也是「一位有修養的人與學者。」(摘自Webster’sDictionary的定義)而他的同事也一致給予他大師的推崇。 
由這些盛讚很明顯地看出,吉姆是一位謙虛不愛出風頭的人,英國佬稱他為「安靜的美國人」(theQuietAmerican),他仍不斷磨鍊自己的技藝,以探索音樂宇宙的極限,而他也極其樂意與他人分享他的探索與發現。 
他在紐約市的新學院(TheNewSchool)的爵士樂與現代音樂學院中的地位,同時也讓他得以與有志的年輕音樂家分享他的經驗;他在該校教授爵士樂合奏。而他的書「爵士吉他探究」(ExploringJazzGuitar)則成功地引導了許多人。 
但是對聽眾來說,或許最能完全表現吉姆的經驗的,便是去聆聽他的個人音樂會,而這樣的機會也愈來愈多。他音樂會受歡迎之程度從里約熱內盧(RiodeJaneiro)的一場音樂節中可見一般,大會在音樂節中的融合爵士與新時代音樂活動中,硬擠進了吉姆‧霍爾的獨奏,而這場演出擄獲了成千聽眾的心。那些不同品味與定位的音樂家,如漢普頓‧霍威(HamptonHawes)、鞏特‧舒勒(GuntherSchuller)、歐奈特‧柯爾曼(OrnetteColeman),以及伊札克‧帕爾曼(ItzhakPerlman),對於吉姆在爵士樂領域中的創新與貢獻,均給予一致的喝采。然而吉姆仍不斷地琢磨並一再重新闡釋他的技巧。也許這是他之所以仍是比爾‧弗利塞爾(BillFrisell)、派特‧曼西尼(PatMetheny)、米雪‧派圖奇亞尼(MichelPetrucciani)及湯姆‧哈瑞爾(TomHarrell)等今日的當代音樂家最主要的靈感來源的原因了。 
由於不斷找尋表達音樂的新方法,吉姆的音樂事業成為進行中的實驗,尤其是樂器的組合方面。吉姆今日大多數的作品都是以他的四重奏團為主,再加上鍵盤樂器,或者有時在他的三重奏外,再加上小號,這在七O年代及八O年代初期均很流行。然而,吉姆的二重奏作品,也是不容忽視的。他與貝斯手隆‧卡特(RonCarter)和瑞德‧米契爾(RedMitchell)的二重奏專輯則是無人能比的。吉姆與比爾‧艾文斯(BillEvans)的吉他和鋼琴二重奏則蔚為傳奇,而他與喬治‧雪林(GeorgeShearing)的專輯則是無人能與之比擬的。 
或許貝斯與鋼琴這二種最為普遍的樂器,是二重奏組合中,最適合與吉他搭配的樂器。但不論是何種組合,只要是吉姆擔任吉他演奏,其結果總是非凡的。吉姆在很早以前即清楚知道樂器組合的可能變化,1957年,薩克斯風手吉米‧吉夫立(JimmyGiuffre)邀請吉姆加入他的三重奏團,三重奏團中的貝斯手很快地便由伸縮號手鮑比‧布魯克梅爾(BobbyBrookmeyer)取而代之。「吉夫立的想法-至少是在布魯克梅爾加入我們之後-是想讓三重奏一起即興演奏」吉姆回憶道。「他深信不論這個團體是否有貝斯或鼓群,都不會有任何差別的。他說這些樂器應能自己跟著拍子走。這非常的難,但這卻是我所有過最受益匪淺的體驗。」 
吉姆仍不斷在實驗不平常的樂器與音樂家的組合。七O年代早期,吉姆與鮑比‧布魯克梅爾曾復出以二重奏在俱樂部中演出,但極為短暫。1984年,吉姆演奏了布魯克梅爾所作的一首交響小品,是與斯德哥爾摩廣播交響樂團(StockholmRadioSymphony)同台演出。另外有趣的兩張爵士樂專輯是由古典小提琴家伊札克‧帕爾曼、名鋼琴家∕指揮家安德烈‧普烈文(AndrePrevin),加上吉姆的吉他、瑞德‧米契爾的貝斯,以及雪利‧曼尼(ShellyManne)的鼓群所組合而成的。《PowerofThree》這張由年輕鋼琴家米雪‧派圖奇亞尼、薩克斯風手韋納‧蕭特(WayneShorter)及吉姆的三重奏,是1987年在蒙特羅斯爵士音樂節(MontrousJazzFestival)現場錄音的,這樣的樂器組合卻提供了一種更現代的氛圍。 
樂評家與作家都曾提到吉姆從許多來源汲取靈感,而的確那是他終生的體驗。類似的經驗有次發生在五O年代末期,當時吉姆正與艾拉‧費茲傑羅(EllaFitzgerald)在南美巡迴演出,受到「當地」音樂的吸引,吉姆遂離開了巡迴演出,在里約熱內盧花了六個月時間,而當時正值「新鮑薩音樂」(BossaNova)產生之際。這樣的經歷對吉姆而言是無價的,它成為吉姆的音樂才藝的一部份,並且在稍後1962年與桑尼‧羅林斯(SonnyRollins)的《What’sNew》、1963年與保羅‧戴斯蒙(PaulDesmond)的《TakeTen》及《BossaAntigua》專輯中,均可驗證之。 
赫伯‧汪(HerbWong)對吉姆「受法國號鼓舞所作的獨奏」相當有興趣,這樣的說法是和《吉姆‧霍爾四重奏團演奏湯姆‧哈瑞爾作品》(theJimHallQuartetfeaturingTomHarrell;1988年Denon發行)這張專輯有關,而值得一提的是,吉姆認為1961年時與桑尼‧羅林斯的相遇,成為他音樂事業上的轉捩點。吉姆回憶當年時說道:「他(桑尼‧羅林斯)有當著你的面將一段旋律拿掉,再將它放回去的本事…他不受拘束而有冒險性的演奏方式,影響了我的演奏。」 
吉姆的音樂風格易於辨認,不在於他有一再反覆播放的樂節或動機,而是在於他的態度、他的音樂,以及他的情感。吉姆的態度就像在「作曲」,他在組織他的改編曲和獨奏曲時,都會考慮到旋律、和聲與節奏的要素。「如果說有什麼是我所追尋的,那便是清晰。」吉姆解釋道,「我希望在我心中有個畫面,就是好像我在演奏這首獨奏曲一樣。這樣我便能避免讓這首作品變得乏味。我很容易感到乏味,而我認為這可以幫助我免於陳腔濫調。」 
在提及吉姆的音樂時,全世界的音樂評論家莫不用如「溫暖」、「溫和」、「細膩」及「豐潤的音色」等字眼來讚許;也就是感情與聲音的結合。「不論是哪一種或哪一領域的器樂演奏家-爵士樂、搖滾樂或正統音樂-均鮮有人能演奏得如此溫暖而生動…那是一種真正的情感,使美妙的音樂與精練的技巧然卻冷漠無情分隔開來。」美國東岸有位爵士樂樂評家曾如此寫道。 
吉姆努力讓演奏者間彼此互動,也是一個廣受討論的話題。和他一起工作的音樂家都要做到敏感、融入與溝通。「我能感覺到他要開始演奏」貝斯手史提夫‧拉史賓納(SteveLaSpina)說道。當吉姆談及和他一起演奏的音樂家時,他說「享受彼此間的音樂友誼」。「他對拍子的觀念是大家倣效的典範」鼓手喬伊‧巴隆(JoeyBarron)說道,「吉姆只演奏幾個音,他留下空間以便和我對話。」而據吉姆所言:「傾聽仍舊是關鍵所在。」 
吉姆‧霍爾生於水牛城(Buffalo),在紐約及俄亥俄(Ohio)長大;他初期先待在紐約,接著到哥倫布(Columbus),最後待在克里夫蘭(Cleveland)。吉姆最初接觸音樂是來自於他的母親演奏鋼琴,而祖父拉奏小提琴,叔叔演奏吉他。吉姆十歲時,他的母親送他一把吉他做為耶誕禮物,從此他便認真學習這種樂器。十三歲時吉姆已是位職業演奏家,他和一個包括有手風琴、豎笛、鼓,還有吉他的樂團在克里夫蘭各地方演奏。而該團的豎笛手將吉姆介紹給班尼‧顧德曼(BennyGoodman)錄了《SoloFlight》(單飛)這張唱片,該片並有查理‧克里斯欽(CharlieChristian)擔任吉他演奏以為號召。「這工作讓人馬上一頭栽了下去。」吉姆回憶道。 
不久,吉姆便在吉他教師弗瑞德‧夏普(FredSharp)的推介下,與迪揚哥‧萊恩哈特一起演奏。在高中時代,吉姆則不斷在各小型爵士樂團中演出;畢業後,進入克里夫蘭音樂學院(ClevelandInstituteofMusic),主修音樂理論。吉姆回憶那段時光:「週末我都會演奏吉他,但並不全都是爵士樂。在本行以外,我逐漸朝古典作曲及教學邁進。但是在我唸碩士的第一學期中途,我便知道我必須試著成為吉他演奏家,否則這將終生困擾著我。」 
1994年,吉姆‧霍爾加入了TelarcJazz,發行了《靈感與奉獻》(Dedications&Inspirations)。在這張專輯中吉姆以音樂詮釋了他最喜愛的畫家與朋友們。 

顯示方式: 列表 / 方格
顯示:
排序方式:
編曲Jim Hall - By Arrangement
崛起於五0年代酷派樂壇的吉姆‧霍爾,其吉他演奏的原創性及影響力,足可與爵士樂吉他啟蒙大師Django Reinhardt及Charlie Christian兩人相提並論,吉姆彈指撥弄,除了具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