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作曲家

Tchaikovsky (1840-1893) 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 P.I.(1804~1893)柴可夫斯基 
俄國作曲家。 
天鵝湖, 睡美人,胡桃鉗。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語: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其作品也有一定的民族樂派特徵。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可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尼可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柴可夫斯基性格內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他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並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一直試圖壓制,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但也有不少學者根據他留下的信件資料,以及友人的描述,並不贊同他是同性戀者的說法。柴氏在與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俄國鐵路大亨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通信。後來梅克夫人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後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產而終止時,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鬱的三年後於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後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於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在音樂創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對旋律性的重視;他甚至模仿莫札特的風格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對於華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華格納過於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可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

顯示方式: 列表 / 方格
顯示:
排序方式:
柴可夫斯基:第6號交響曲「悲愴」 Tchaikovsky:Symphony No.6 / Polonaise From Eugen Onegin
「悲愴」交響曲正如題所示,乃是強烈表現人類悲愴情緒的音樂,為柴可夫斯基充分發揮獨特的優美旋律及均衡厚實的和聲技巧,精巧華麗的管弦樂法作成的作品。樂曲中瀰漫著人生恐怖、絕望、哀慟與破滅的情愫,以及..
柴可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 Tchaikovsky:Symphony No. 3, etc.
International Record Review: Oustanding May 2011; Classics Today 10/10; Mus..
柴可夫斯基:第二號交響曲《小俄羅斯》/序曲集 Tchaikovsky:Symphony No. 2
柴可夫斯基《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Op17》是1872年夏天在烏克蘭基輔省姊姊家裡開始動筆,當時他曾寫信給弟弟莫德斯特表示「這是我所寫過最好的作品」。1873年元月他在聖彼得堡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家裡..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Tchaikovsky:Symphony No. 5
本曲是柴氏三大交響曲之一,在此之前他的作品都有很濃的西歐色彩,但此之後逐漸轉變為俄羅斯風味。本片的演奏,在普烈文指揮下,木管樂器極其甜美。 ..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5
在此交響曲裡,柴可夫斯基首次應用一個中心旋律去貫穿全曲。這個稱作「命運」的主題,在曲子一開始時,就由豎笛奏出那哀傷的旋律,透露出陰暗、晦澀的氣氛來。緊接著出現的第一主題,挾帶了強烈的節奏感,更加..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哈姆雷特序曲 Tchaikovsky:Symphony No. 5 & Hamlet Overture
「對年幼的我來說,柴可夫斯基是能夠立刻深入內心的作曲家。成長於蘇聯統治下的拉脫維亞,也目睹了蘇聯垮台。俄國音樂對年輕時學習鋼琴、歌唱和小號的我來說自然是影響頗深,儘管柴氏並未寫過太多小號作品。雖..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天鵝湖組曲 Tchaikovsky:Symphony No.5; Swan Lake Suite
柴可夫斯基的第五號交響曲是林伯格第一次聽到的交響曲,當時他才10歲。九年後他終於以瑞典廣播交響樂團銅管部門一員的職業音樂家身份首次演出這首作品。再經過多年,當時的樂團長號手不但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知..
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 Tchaikovsky:Symphony No. 6 & Romeo &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
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羅密歐與茱麗葉 Tchaikovsky:Symphony No.6 in B minor, ‘Pathétique’, Op.74
這兩首來自柴可夫斯基人生最後階段的作品,在樂曲終段皆以悲劇的情感收場,彷彿暗示了作曲家的生命盡頭。第六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悲傷的緩板」曲末,在低音弦樂的漸弱氣氛引領下,彷彿進入深邃幽冥的墓穴之中,幻..
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  Tchaikovsky:Symphony No.6 Pathetique
1869接受俄國五人團作曲家巴拉基烈夫建議,柴可夫斯基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主題創作幻想序曲。這首運用了奏鳴曲式、抽象概念發展,而非根據劇情的架構進行,以低音管象徵神父宗教性的莊嚴,而其中英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