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帕格尼尼先生 Mr. Paganini



帕格尼尼先生 Mr. Paganini
購買數量:  
   - 或 -   
延伸跨越世紀之交以及風格轉變,易沙意和克萊斯勒向小提琴前輩帕格尼尼致敬的改編曲,在這三位耀眼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之間搭起了一條連結。這類改編曲的風氣始於帕格尼尼,他從莫札特和羅西尼的歌劇借用主題作為起點,在小提琴上發揮出最佳的炫技效果。
《我充滿激情》取自羅西尼歌劇《唐克瑞迪》裡的同名詠歎調,這些作品都是以耳熟能詳廣受喜愛的主題搭配迷人炫目的變奏。當然,風氣一開,自然也有其他人會拿帕格尼尼的主題來做同樣的改編。帕格尼尼為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帶來了許多深刻的影響與革新。從李斯特到布拉姆斯、從拉
赫曼尼諾夫到魯托斯瓦夫斯基,許多作曲家都曾被他的原創性和耀眼所吸引。他的名字已經成為技巧絢爛的同義詞。許多改編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家除了藉此向他表達敬意之外,也認為這樣的手法最能直達這位義大利傳奇的作品核心。
當中最知名的代表人物莫過於比利時小提琴家易沙意(1858-1931),他是維尼亞夫斯基以及魏歐當的學生,此外也是法朗克的好友。法國鋼琴家奈特說易沙意為小提琴帶來「表情豐富的技巧」,一如李斯特之於鋼琴。儘管他並不喜歡純粹炫耀技巧的作品,卻也曾為了對帕格尼尼表達敬意,拿他的著名的第24首綺想曲寫成一系列絢爛如煙火的變奏曲。亦即本片的第6-20軌,這也是首次錄音版本。
易沙意和克萊斯勒(1875-1962)兩人之間有許多連結,前者曾將他六首小提琴奏鳴曲中的第四首獻給克萊斯勒。事實上克萊斯勒的演奏風格算是相當特別的混搭:他在出生地維也納隨布魯克納學習和聲,在巴黎則隨馬薩(Massart)學習小提琴,習得充滿張力變化的抖音。他以神童之姿出道,12歲就首次踏上美國巡迴演出。之後有七年時間順應父親的要求轉攻醫學,最後還是在1898年重回他最愛的音樂,日後成為一代宗師。德國文學家兼作曲家霍夫曼(E.T.A. Hoffmann, 1776-1882)曾在故事中虛構出一位剛好名字也叫克萊斯勒的宮廷樂長,巧合的是,真正的克萊斯勒與小說主角一樣,都充滿了想像力與喜愛惡作劇的性格。他曾經寫過多首作品,但卻冒用巴洛克作曲家的名義發表,讓人誤以為他發現失落的至寶。當他承認一切都是自己的惡作劇時,自然讓樂評惱羞成怒,在報紙上對他大加撻伐。除此之外,他也寫過不少作品,像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愛之悲》與《愛之喜》,不過克萊斯勒旺盛無止境的音樂好奇心也常驅使他借用其他作曲家-從阿爾貝尼茲到本片的帕格尼尼-的素材改編成音樂小品。專輯內的帕格尼尼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是克萊斯勒針對管弦樂的部分以現代的配器法重新改編。
1964年生的勞倫.柯夏是目前法國當紅的小提琴家,他回憶孩童時期,正是這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音樂糖果讓他和小提琴墜入愛河。18歲那年他贏得帕格尼尼大賽首獎,獲得演奏帕格尼尼生前愛用的名琴「加農砲」的最高殊榮。在本片當中,這位自由樂與聽眾分享的小提琴家,將帶領我們探索克萊斯勒音樂中的神奇魔力,接著經過易沙意一路向上,最後到達帕格尼尼,讓你感受小提琴編織出最魅惑人心的音樂魔法。他的小提琴由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集團提供的1719年製史特拉底瓦里名琴「Zahn」。第2-20軌演奏鋼琴的是目前任教於巴黎音樂院的上田晴子,第四首由她獨奏的克萊斯勒原創鋼琴小品《小華爾滋》,是本片的另一個亮點。
 
 
Albeniz:
Malaguena, Op. 165, No. 3
Kreisler:
Concerto in One Movement, after Paganini Op. 6
La Gitana
Petite Valse
Paganini:
I Palpiti, Op. 13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B minor, Op. 7: Rondo 'La Campanella
arr. F Kreisler for violin and piano
YsaYe:
Paganini-Variations op. posth.

 

編號
曲目
長度
作詞
作曲
演奏
樂團
演唱
指揮
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