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浪漫小提琴協奏曲第19集 - 布魯赫 (傑克.李貝克, 小提琴) The Romantic Violin Concerto 19 - Bruch (Jack Liebeck, violin / 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 / Martyn Brabbins)



浪漫小提琴協奏曲第19集 - 布魯赫 (傑克.李貝克, 小提琴) The Romantic Violin Concerto 19 - Bruch (Jack Liebeck, violin / 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 / Martyn Brabbins)
專輯編號: CDA68060
專輯類型: 單CD
發行年份: 2015
國際條碼: 0034571280608
音樂家:
音樂廠牌: Hyperion
庫存狀態: 有庫存
購買數量:  
   - 或 -   
該怎麼說呢,有些作曲家可能就是太低估自己的作品暢銷度,用賤價賣出版權後,餘生才在那邊為自己的一時魯莽後悔不已,千金難買早知道啊。艾爾加(愛的禮讚)和爵士作曲家兼鋼琴家費茲.華勒(不是沒規矩、忍冬玫瑰)都是知名案例,另一位,當然就是本片的主角布魯赫了。他的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現在幾乎已經是聽眾最熟悉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經常被拿來和貝多芬、孟德爾頌、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等人的協奏曲相提並論。
1838年布魯赫生於科隆,受費迪南.大衛與卡爾.萊內克啟蒙。1864年夏天他開始著手創作《G小調協奏曲》,這之前不久他結識風靡歐陸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姚阿幸。在辛苦構思樂曲的這段時間,布魯赫1865年移居科布倫茲接下宮廷樂長一職,1867年再度遷往松德爾斯豪森。這段期間他至少有六次重新改寫這首作品,而且有不少小提琴家都曾參與其中並且針對獨奏部分給予建議,當然居功厥偉的還是姚阿幸,畢竟他自己也是位優秀的作曲家。該曲的最終版亦是由他首演(1868);西班牙小提琴家撒拉沙泰則是美國首演(1872)。布魯赫仿效孟德爾頌的形式,全曲三個樂章但演奏幾乎不間斷。開頭輕巧的定音鼓滾奏亦是和貝多芬有異曲同工之妙,頗有向前輩致敬之意。
由於《G小調協奏曲》太受歡迎,反而讓布魯赫其他作品相形失色,這多少讓他感到不滿「我可不是一曲作曲家啊!」。長度適中加上強烈的旋律特色,很容易就能吸引聽眾注意力。1950年代這首作品的地位又更上一層,因為黑膠唱片一面的長度剛好差不多是25分鐘上下,因此許多公司都會將這首曲目拿來和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收錄在一起。當年布魯赫輕率的以250塔勒(歐洲以前通行的貨幣單位)將版權賣給出版社,誰料到樂曲人氣卻一路長紅,而他一毛版稅也拿不到,自己的養老金就這樣飛走,也難怪他為之氣結。
儘管布魯赫花了許多心力想要複製G小調協奏曲的光榮盛況卻都徒勞無功。1874年他開始著手創作第二首協奏曲,然而只寫了開頭樂章就思路枯竭,索性將樂曲保留樣貌只是名稱改成「浪漫曲」。這種給小提琴與管弦樂團的浪漫曲在19世紀相當流行,布魯赫之後也為中提琴寫了此類作品。
從12歲開始,布魯赫就會定期造訪座落於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Bergisch Gladbach)的鄉間別墅,別墅主人總是盛情款待令布魯赫溫暖於心,舒服怡人的夏日時光激發他不少創作靈感,《A小調小夜曲》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他寫給小提琴與管弦樂團最大型的作品之一。同樣的,布魯赫其實原本想寫協奏曲最後卻又將名稱改為其他。不過這回為他的小提琴作品貢獻最多的反而是薩拉沙泰,布魯赫在寫給出版社辛洛克(Simrock)的信中也說這首作品是在「薩拉沙泰的協助下完成」,而且是「完全為他打造」。當然關於技巧部分他還是從姚阿幸這邊聽取不少建議,首演亦是由姚阿幸擔任。
傑克.李貝克15歲初登台就與哈雷管弦樂團演出協奏曲。2002年在倫敦威格摩爾廳的首場個人音樂會門票更是秒殺售罄。除了古典領域之外,也曾參與許多電影原聲帶的錄音(簡愛、安娜.卡列尼娜)。目前傑克是皇家音樂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 )的小提琴教授以及牛津五月音樂節(Oxford May Music Festiva)的藝術總監。李貝克的樂器是小提琴製琴名人瓜達尼尼1785年完成的神器Ex-Wilhelmj。
編號
曲目
長度
作詞
作曲
演奏
樂團
演唱
指揮
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