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美國弦樂四重奏作品集 (迪歐提瑪四重奏) American Music (Quatuor Diotima)



美國弦樂四重奏作品集 (迪歐提瑪四重奏) American Music (Quatuor Diotima)
專輯編號: V5272
專輯類型: 單CD
發行年份: 2011
國際條碼: 0822186052723
音樂家:
音樂廠牌: NAIVE
庫存狀態: 有庫存
購買數量:  
   - 或 -   
提到美國音樂,很多人會聯想到蓋希文筆下融合爵士、充滿都會風情的音樂,然而,演奏當代作品不遺餘力的法國弦樂四重奏團體「迪歐提瑪弦樂四重奏」,在這張專輯中,史蒂夫.萊許、山繆.巴伯(1910-1981)、喬治.克拉姆(1929-)選擇三位風格各異的美國二十世紀作曲家,演奏他們最具代表性作品,為大家帶來美國當代音樂風貌的不同面向。
 
專輯由史蒂夫.萊許(1938-)的《不同的火車》(1988)。萊許說道,他一歲的時候父母離異,父親留在紐約,而母親搬往洛杉磯。由於法院判定他父母輪流擁有監護權,因此他的童年常常搭乘紐約與洛杉磯的來回火車。對一個小朋友而言,搭火車是個興奮的經驗,但身為猶太人萊許,事後想起這段童年經驗,意識到如果他當時是在歐洲搭火車,那麼他的目的地不是父母家,反而是集中營,因此創作了此曲。這部作品分成三樂章,第一樂章為戰前的美國,第二樂章為戰時的歐洲,第三樂章為戰後的美國。樂曲由弦樂四重奏搭配一段錄音演奏,錄音中除了有美國與歐洲火車的汽笛聲與行進聲響,而萊許還找來幼時陪伴他坐火車的家庭教師Virgina以及火車行李員Lawrence Davis的說話聲,也找來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將他們的訪談剪入錄音之中。此外,萊許也預錄一段以弦樂四重奏演奏的他先前創作的三首「Counterpoint」系列作品,剪入錄音之中。弦樂四重奏頑固重複著機械般的節奏,讓人聯想到火車行進的景象,而旋律則模仿人聲的語調起伏,隨著樂曲節奏逐漸轉慢,合聲也轉為陰沈,我們也跟隨音樂,步入二次大戰種族洗清的惡夢中.......。
 
接下來,樂團帶來山繆.巴伯(1910-1981)創作的《b小調弦樂四重奏,作品47》(1943)。巴伯的作品向來與二十世紀美國流行的大編制交響樂、爵士樂還有工業元素保持距離。他在美國報紙《費城佈告》曾經說明他的音樂美學觀點:「摩天大樓、地鐵還有火車車頭燈絕對不會出現在我的作品中......我的創作目的是要盡可能讓多數眾理解音樂,而非只是為大城市中一小群學院音樂圈創作。」一般年輕作曲家均視弦樂四重奏為不可能的挑戰,而天資聰穎的他從創作早期就對這個室內樂形式表現濃厚興趣,而這部弦樂四重奏作品正是巴伯過人才氣與美學思維的最佳例證。該作品雖然有著現代風格,但又保持古典音樂該有的調性。前一首曲子中充滿現代建設的象徵,在這部作品中完全沒有出現。本作品為1936年巴伯在奧地利時開始創作,性格沉鬱的他,由第二樂章〈極慢版〉開始創作,但樂曲完成後他一直感到不滿意,對作品一修再修,遲至1943年才出版,但是第二樂章後來被托斯卡尼尼改編成管弦樂版本,成為十分出名的美國當代音樂作品之一。
 
專輯最後為大家呈獻喬治.克拉姆(1929-)於1970年完成的作品《黑天使》。在過去,弦樂四重奏總是被作曲家拿來表現平和、抽象的思想,然而他於1970年創作的《黑天使》要求以「電化樂器演奏」,演奏時,透過貼在樂器音箱上的微型麥克風,透過音響系統擴大、變音,並加進個種物體的敲擊聲與人聲,無論音響效果、曲目編制以及音樂情感,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有極大不同。本作品為作曲家為越戰所作,樂章數目蘊含神秘學色彩,共有13個樂章,並以第7樂章做為軸心,前後樂章互為對稱鏡像,各樂器用盡各種演奏技法,展現各種聲音可能,並與電子、打擊樂、喊叫、擊掌聲交互融合,拼揍成奇幻的聽覺景觀。
 
雖然本片收錄的曲目對大多數人而言較為生澀冷僻,但是迪歐提瑪弦樂四重奏以充滿能量與對比的演奏,賦予這些作品無比的活力。本專輯榮獲BBC Music Magazine四星讚賞:「本專輯結合三部對比強烈的二十世紀弦樂四重奏作品,效果明顯,極具啟發。錄音師Hughes Deschaux的錄音更是優異,聽感栩栩如生,音色溫暖,而且還具有寬廣的空間感。Pierre Morlet的大提琴拉奏如同歌唱,充滿哀愁情緒,也無可挑剔!」
編號
曲目
長度
作詞
作曲
演奏
樂團
演唱
指揮
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