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坦、海飛茲、金巴利斯特等人無疑是俄羅斯小提琴演奏藝術傳統的代表人物,此學派奠立於曾在聖彼得堡音樂院任教長達五十年,知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大師奧爾之手。柴可夫斯基1878年完成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後央求奧爾首演,但是大師卻不願賞臉斷然拒絕,柴可夫斯基說「我不知道這首題獻作品是否有取悅奧爾,儘管他對我的友誼相當真誠,但是面對協奏曲中的難處他卻不想處理,在他看來似乎是無法演奏的失敗作。這位聖彼得堡大師鐵口直斷把我可憐的作品打入深淵多年,永遠被人遺忘」幸好所謂的永遠並沒有那麼久,1881年12月布洛斯基在維也納首演此曲。輿論雖然分成兩派,但多數持反對意見。知名樂評漢斯力克的抨擊更是比以往還要砲火猛烈,甚至說柴可夫斯基可以把他的評論烙印在腦海直到去世。但是九個月後布洛斯基將協奏曲搬回莫斯科上演卻受到空前的歡迎。直到1892年在柴可夫斯基過世前不久,奧爾終於願意放下成見首度演出,這時這首協奏曲以經是紅遍大街小巷廣受喜愛的名曲。
將近十年後,奧爾又遇到葛拉祖諾夫打算將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獻給他,這次他倒是聰明多了。1905年由他首演,作曲家本人則擔任音樂會指揮。雖然奧爾是這兩首協奏曲的共通點,但他們彼此之間卻是差異極大。柴可夫斯基的協奏曲在旋律性方面可說流暢十足,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他的芭蕾作品,同時也是作曲家相當受歡迎的樂曲之一。回到葛拉祖諾夫的作品,優美的技巧和飽滿的管弦色彩,他豐富的浪漫樂派晚期風格優勢在此一覽無遺。連接兩首作品的橋樑是柴可夫斯基「心愛土地的回憶」,樂曲的創作時間差不多和協奏曲重疊。事實上此曲的第一樂章「冥想曲」原先是要拿來作為協奏曲的慢板樂章。柴可夫斯基過世三年後,葛拉祖諾夫將鋼琴的部分管弦化,成為專輯內的版本。兩首小提琴協奏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都是以奧爾為題獻對象。
烏克蘭出生,以色列小提琴家葛魯茲曼具備深度和燦爛技巧,琴藝讓人彷彿回到19、20世紀的小提琴家黃金年代。除了以獨奏家身份登台,葛魯茲曼也和鋼琴家妻子安潔拉.約菲組成二重奏,共同活躍於世界各地舞台。他的樂器是1690年的史特底瓦里名琴,也是奧爾當年使用的樂器,因而這張專輯某種程度更有新舊傳承的重要意義。
Alexander Glazunov
1)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82 18'28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2-4) Souvenir d’un lieu cher, Op. 42 17'29
arranged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by Alexander Glazunov
5-7)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33'58
TT: 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