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德賓的第二張協奏曲專輯中,我們可以看到拉赫曼尼諾夫、梅特納這兩位同樣來自俄羅斯的偉大作曲家是如何一路情誼相挺,成就彼此的音樂創作。從兩人往復的信件中可以清楚看到梅特納總是在拉赫曼尼諾夫陷入反覆自我懷疑的困境時,不吝惜大方獻上最溫暖的鼓勵。遺憾的是不像拉赫曼尼諾夫生前便受到認可,梅特納無論生前生後都沒有獲得應有的評價。然而拉赫曼尼諾夫很早便發現梅特納的才華,並誇他是「當代最偉大的作曲家」。兩曲都是1920年代中期完成,拉氏的第四號總共有三個版本,首演與第二版評價皆未如預期成功,1941年的第三版才是目前最常見的版本。蘇德賓卻一反眾人想法挑選1926的初回版錄音,他本人亦在解說冊中說明緣由。「這真的是經典般的巨作,一旦把後來被刪掉的(小節)部份還原回去,難度立刻大幅升級,比修訂版還要誇張」。梅特納常被某些外行人調侃「沒有才華的拉赫曼尼諾夫」「沒有優美旋律的拉赫曼尼諾夫」,蘇德賓除了對此嗤之以鼻,對梅特納的第二號協奏曲沒什麼人演出更是表示不解「不管是對鋼琴家或指揮家,任何他們想要的這首作品都有。」2007年蘇德賓發行了一張柴可夫斯基與梅特納兩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梅特納作品的推廣。這張新發行更能看到蘇德賓如何一步一腳印往我們這個時代的鋼琴巔峰攀爬而上。沒有什麼比見證一位音樂家的成長更令人喜悅了,誠心推薦這張好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