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流士的七首交響曲創作時間橫跨25年(1899-1924),建構出獨一無二的交響世界。如果要從中挑選出西貝流士交響藝術的極致的話,第一和第四號當之無愧。一首是奠基於傳統基礎上,另一首則是標示出自我的原創性,不斷往內心探索,企圖打開通往全新世界的門扉。早在第一號完成之前,西貝流士便以芬蘭傳說「卡列瓦拉」寫出兩部作品,這部史詩對他而言相當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卡列瓦拉,就算擁有能夠喚醒他生動創作力量的北國風景,西貝流士依然無法成為西貝流士。1899年西貝流士開始動筆寫下第一號交響曲,無論是在技巧性或是那份組織性強烈的凝聚力上都遠勝上述兩部。有法國評論家兼學者曾經說西貝流士就像是交響樂作曲家當中的貴族,不僅是因為他的作曲手法精細老練,另一方面他完全不顧外界是否能夠接受,一心一意鑽往自己的內在世界。第四號交響曲(1909-11)便有這種傾向,布列頓曾說西貝流士的作品對他來說無甚意義,但是第四號卻讓他留下強烈的印象,不僅在聲音概念上擁有強烈自我風格,對音樂的想法更是足以激發更多可能。1908年西貝流士覺得喉嚨日益沙啞,經柏林的權威診斷他罹癌並切除腫瘤,但是他始終擔心哪天再度復發,因而第四號會呈現這種陰鬱蒼茫荒涼的感覺或許也不無關係。2013年初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台灣音樂會原訂慕提指揮,因為慕提臨時身體不適找來凡斯卡代打,讓不少台灣樂迷好奇「凡斯卡是誰?」,豎笛演奏家轉行指揮的凡斯卡,1988至2008年擔任拉赫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期間,將這個地方樂團拉拔到擁有世界水準的樂團,讓他獲得該團桂冠指揮的榮耀。之後凡斯卡轉戰美國帶領明尼蘇達管弦樂團推出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更讓他事業攀向另一高峰,目前凡斯卡與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最新企劃是布魯克納的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