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mophone Magazine Editor's Choice (2016.9) / BBC Music Magazine Orchestral Choice (2016.8)
凡斯卡和明尼蘇達管弦樂團推出西貝流士交響曲系列第一作時,就獲得留聲機雜誌給予「21世紀的經典系列作」的盛讚,續集推出則拿下葛萊美獎的「最佳管弦樂演出」專輯。經過漫長等待,系列作最終章終於登場,滿滿82分鐘幾乎塞爆整張CD的長度絕對可以滿足你對這個超級組合的期待。
提到西貝流士的作品時,大家會很自然而然的想到交響詩、小提琴協奏曲甚至是他的藝術歌曲,不過他用將近四分之一世紀時間譜寫(1899-1924)的七首交響曲更是蘊含他濃厚而且見解獨特的音響世界。
本輯收錄這位芬蘭大師的第三號交響曲(1907),以及1922和1924年之間陸續完成的最後兩首交響曲:第6和第7號。C大調第三號交響曲堪稱西貝流士相當經典的交響曲,尤其是和富麗堂皇的第二號相比,風格上有明顯的劇烈變化。第一樂章架構之精妙堪與一票維也納作曲大師分庭抗禮-當時的大指揮家庫塞維茲基(Koussevitzky)是西貝流士最死忠而且最權威的詮釋者,他曾說過第三號「遠遠走在時代前端」。
完成英雄史詩式的第五號交響曲之後,外界莫不期待下一首交響曲也是同樣風格,但西貝流士豈是等閒之輩,第六號交響曲的形式更為洗鍊,著實令外界大感驚訝。第六號和第七號的創作時間接近,因此在精神上也有許多類似之處。不過第六號受歡迎的程度比起第五和第七明顯略遜一籌,畢竟它缺少了前者的英雄風格,也不如後者那般神聖莊嚴。說起來,作曲家在此處刻意避開燦爛的管弦手法和恢弘壯闊的樂曲高潮,的確無法在短時間內吸引到聽眾的注意。相較於拉威爾或是理察史特勞斯那般,讓作品像是雞尾酒般調出各式色彩,西貝流士認為自己提供的是「天然的泉水」。
不久他又推出第七號交響曲,這也是他最後一部交響曲,堅定而且神聖。這首單樂章的作品在首演時使用的名稱其實是「交響幻想曲(Fantasia sinfonica)」,顯然作曲家本人對此也沒有定論,直到1925年他才將這首作品命名為第七號交響曲。這個單一樂章包含了交響曲四樂章該具備的元素,可以說是交響變形最精細奧妙的典範,遠超過西貝流士以往的任何嘗試,堪稱是他的交響顛峰。
1 Symphony No. 3 in C Major, Op. 52: I. Allegro moderato 10:21
2 II. Andantino con moto, quasi allegretto 10:43
3 III. Moderato - Allegro (ma non tanto) 9:04
4 I. Allegro molto moderato 9:12
5 Symphony No. 6 in D Minor, Op. 104: II. Allegretto moderato 6:59
6 Symphony No. 6 in D Minor, Op. 104: III. Poco vivace - 3:47
7 Symphony No. 6 in D Minor, Op. 104: IV. Allegro molto 9:17
8 Symphony No. 7 in C Major, Op. 105 2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