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愛樂的1955年薩爾茲堡音樂節演出受到聽眾歡迎有許多原因,除了是由克納佩茲布許指揮,另一方面也是樂團對前一年11月辭世的福特萬格勒表達追悼之意。福老自1947重返薩爾茲堡舞台後為該活動增色不少,這段時期的維也納愛樂幾乎和他劃上等號。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等於間接告別這位偉大指揮的光輝年代。和音樂節合作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克納佩茲布許在這場演出後便告別薩爾茲堡舞台,耐人尋味的是官方記載卻是出奇的並未多提,畢竟他和主辦單位相處愉快也沒有紛爭。1956年他接手拜魯特音樂節後分身乏術,加上卡拉揚1956年出任薩爾茲堡音樂節藝術總監,偏偏他和卡拉揚的關係又是劍拔弩張,這些或許都是導致克老再沒回過薩爾茲堡演出的原因。遺憾的是他的音樂節錄音並不多,1955年這場演出則是他相當喜愛的布拉姆斯,拋棄其他指揮的誇張戲劇性,對他而言光是一個眼神,一個簡單手勢便已足夠掀起最壯闊的驚人高潮,那種張力和內在能量只要聽過一次就「回不去了」。有人離開舞台自然也有新面孔加入:這是鋼琴家柯爾榮首度在薩爾茲堡音樂節登場。他在音樂節的演出超過二十年,多半是以獨奏家身份和樂團演出,但也有自己演出的情況:1974年的音樂會專輯(編號 C401951)就是一例。柯爾榮的特色並非是常見的以優雅取勝或是毫無畏懼的爽朗技巧,而是偉大音樂家身上散發出來無論何時都讓人傾倒的特質,他的演出充滿魅力如沐春風平易近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藝術性可以形容。專輯的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柯爾榮首次現身薩爾茲堡音樂節,同樣的組合兩年後在維也納索菲廳再度合作錄下同首曲目的錄音間專輯,這當然沒話說的好,但是有些感動和火花是沒有辦法在錄音間重現,這也正是何以Orfeo 薩爾茲堡音樂節系列錄音總是讓所有樂迷引頸期盼。